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題

繪師黃金田畫出臺灣民俗生活的記憶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 2023/08/15

臺灣是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即便現在時代進步快速,還是存在著許多傳統民俗活動,透過民俗畫家黃金田的畫筆,一起來理解從市井小民的觀點描繪出的民俗記憶。黃金田先生的圖繪記錄了二十世紀中期臺灣居民的生活影像,有系統地介紹民俗慶典、童年趣味及婚嫁禮俗等,呈現常民生活的點點滴滴,讓現代人有機會瞭解過去樸實但豐富的生活樣貌。有些傳統活動在現代社會已經很難再看到,透過黃金田的畫筆讓我們有機會瞭解,原來臺灣的民俗文化這麼豐富。黃金田在農曆七月的民俗活動也著墨不少,其中「跳鍾馗」與「放水燈」則是臺灣在農曆七月仍持續進行的活動。 臺灣跳鍾馗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除邪煞,祈求生活環境安寧。關於鍾馗的傳說甚多,其中一則敘述鍾馗出現在唐明皇臥病時的夢境裡,以啖鬼手段驅邪。在宋代,除了沿襲唐人年終懸掛鍾馗圖像避邪的習俗外,除夕時並有由伶工裝扮鍾馗,敲擊鑼鼓遊行的儀式。目前臺灣跳鍾馗的演出形式有二,一種是由演員扮演鍾馗一角進行儀式,另一種則是由藝師操作傀儡戲偶來執行儀式。臺灣的傀儡戲於清代隨著福建移民來到臺灣,分為南北兩派,北傀儡以除煞科儀為主,喜慶為輔。跳鍾馗不僅是其演出的基本項目,也時常是民間請傀儡戲班演出的主要目的。掌中戲班和傀儡戲班的跳鍾馗,皆由師傅操弄懸絲傀儡,布袋戲班的跳鍾馗應源自於傀儡戲班。 放水燈作為一項源遠流長的傳統活動,其淵源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融合宗教信仰和民間傳說。放水燈最早是一種紀念逝去親友的方式,人們相信水能連接生死界限,通過將燈籠隨水飄移,將祈願和思念傳遞到另一世界。隨著時光推移,放水燈逐漸轉變為祈禱和慶祝的活動。在節慶如元宵節和泰國的「燈篭節」,人們放置願望寫在燈籠上,期盼神明庇佑和願望實現。臺灣則將放水燈與中元普渡相關,用以祭祀亡魂,代表解救孤魂野鬼。總之,放水燈是一項充滿情感的傳統,跨足不同時代和文化,持續演變並保留著人們對生命和希望的深刻意義。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3/08/15。

  • 在地知識
  • 鬼月與民俗傳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