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題

嘉義朴子 槺榔掃帚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 2022/10/24

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10/24。

  • 在地知識
  • 清潔用品
  • 傳統工藝

槺榔掃帚材料 槺榔1

寶島的槺榔傳奇-臺灣海棗 (Phoenix hanceana Naudin)棕櫚科 Arecaceae俗名:桄榔、臺灣桄榔、臺灣槺榔、槺榔、姑榔木、麵木產地:臺灣全島低地及海岸荒地。常見於恒春半島、東部海岸及各離島的海濱丘陵地。分布:中國東南部、海南島及香港。用途:公園、庭園、校園之盆景及行道樹,另可炒食或煮食,老葉可作成的的掃帚。性狀:常綠中型木本植物,莖高達7-8 m,無刺,幹下部稍細。莖之節與節間不明顯,其上布滿落葉後留下的疣狀落葉痕跡,徑可達30 cm。羽狀複葉,小葉線形,排成4列,先端尖銳,下部的小葉刺狀,基部者退化成刺狀。在葉柄上作直角狀著生,長約30-50 cm,不具中肋。花雌雄異枺,花序肉穗狀,佛燄苞橢圓形,雄花有3花瓣和 6 雄蕊,雌花3心皮和3柱頭。果實長約 1.2 cm,剛成熟時為橙黃色,最後變成黑紫色。

槺榔掃帚材料 槺榔2

槺榔掃帚材料 槺榔2

槺榔槺榔,民間又稱「桄榔」,棕櫚科植物,學名「臺灣海棗」,與臺灣油杉、臺灣穗花杉、臺東蘇鐵並稱「臺灣四大奇木」,這「四大奇木」不但都是臺灣原生種,也是冰河孑遺植物,是穿越冰河期的活化石。臺灣海棗名帶「海」、「棗」二字,卻不是長在海裡的棗子,而是指出其生育地多在海岸,被稱為「奇木」,但不像另外三種那麼罕見,天生耐鹽、抗風又耐旱,曾大範圍分布,無論野林、峽谷還是崩塌地,全島山麓與沿海地帶處處見得到槺榔的身影。槺榔曾遍布臺灣全島低地,卻無法避免成為稀有植物的命運。在人為開發下,如今在野外愈來愈不容易發現槺榔,偶而見到也多是稀疏孤立,要尋找百年前連綿成林的槺榔族群,大概只有專程前往臺東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一訪了。

槺榔掃帚材料 槺榔3

槺榔槺榔的羽狀複葉基部退化成刺狀,看起來猶如尖刺,這彷彿帶刺的古老植物全身上下都好用。花蓮的阿美族稱槺榔為「搭搭巴桑」,成熟的果實味道嘗起來像棗乾,在野生植物中算是可口的;取樹心削片煮湯,清甜甘爽,對野菜達人阿美族來說是珍貴的菜餚;把一片一片彷彿帶刺的羽狀複葉圍在獵寮四周,可以阻擋野獸闖入;他們甚至把「搭搭巴桑」移植到住家附近,當成護籬保護家園。漢人對於槺榔的運用和原住民族不太一樣。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法則下,槺榔受到先民充分的利用。根據文獻,除了食用,槺榔主要被當成器物的原料,堅硬的莖幹用來製成棋盤、筆筒等器物,成片的複葉則綁成掃帚,早在一七四七(乾隆十二)年《重修臺灣府志》就有「其葉臺人以為帚」的記載。

槺榔掃帚 工具

製作槺榔掃帚所需工具如下:柴刀----紮綑後將握桿刺手的鬚鬚給修乾淨、桿柄地方進行修齊、截斷多餘槺榔葉片修整成圓弧面…等都是使用柴刀。木頭----使用柴刀時需固定於一塊木頭平面上。老虎鉗----用老虎鉗夾住鐵絲固定用。徒手握鐵絲不好施力很容易受傷,因此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較容易使力,也可以避免刺傷手。鐵絲----用來紮綑槺榔帚的綁材。臺灣中南部各地都有綁製槺榔帚的傳統,綑製槺榔帚的綁材則因地而異,有的地方仍沿襲古早的習慣,利用月桃莖幹纖維搓成細繩做為縛綁的材料,嘉義朴子德興社區如今則使用鐵絲為綁材。自製工具----將一塊木頭削磨成三角方便手握,上面密集釘滿二排釘子,因為槺榔葉乾澀而且多細刺,一不小心就會刺傷皮膚傷痕累累,自製工具可以幫忙把槺榔葉梳理成細條,更易於清掃。

槺榔掃帚 總工序

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

槺榔掃帚 備料1

備料1:曬乾的槺榔葉採集槺榔葉是製作槺榔帚的第一步。槺榔的葉柄既粗又韌,基部的刺狀葉又尖又硬,不慎遭刺會有說不出的「酸軟痛」之感。為了順利割取葉片必須使用特製的「槺榔刀」,此刀刀柄頗長,立地高約及胸,刀刃鋒利,寬約寸許,狀如引號「﹂」,採葉人持刀伸入葉叢,將刃部彎曲處搭上葉柄,使力回抽,葉片即離幹落地,一刀一葉,俐落爽快。用來製帚的槺榔葉必須青綠健康,稍有萎黃就不取用。採獲的新鮮葉片不能立刻派上用場,得先經日曝乾燥,從前農家多有庭埕,製帚人便將葉片平置其上,鄉村交通不那麼繁忙,也有人乾脆利用馬路曬起槺榔葉,看似路霸之舉從未引來抱怨或糾紛,對人車往來一點也沒有造成困擾,自行車、機車來來往往,壓過輾過都無妨,因為硬梆梆得槺榔葉壓軟了更好綁。

槺榔掃帚 備料2

備料2:曬乾稻草桿、竹籤槺榔掃帚是早期人們就地取材,採擷植物的枝葉紮綁而成的天然清掃器具,用槺榔葉、月桃莖、稻草、竹子純手工製作,光是備料過程就相當繁瑣,割槺榔葉曬乾撕成一片片當掃帚毛、鎚月桃莖成絲當綁繩紮綑牢固、截竹子削成籤當掃帚柄骨架、曬乾稻草稈當掃帚柄桿填充物。竹籤----強化掃把柄用。竹籤是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以柴刀用力敲入掃毛的葉片中,以加強柄部的支撐。涂梅花阿嬤說附近如果有人在割竹子就會跟他要,因為如果沒有竹籤的話掃帚會綁不起來。稻草----掃把柄以稻草桿填充密實是為了增加掃把柄的厚度。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再把掃毛綁結上方零散的槺榔小葉收圍在稻草之外。涂梅花阿嬤說為了讓掃帚柄好握一定要塞入曬乾的稻草桿。

槺榔掃帚 工序1

工序-1:腳踩葉片基部,兩手由葉尾中心處,沿葉柄由上而下撕開製作純手工的槺榔掃帚,要先從又高又大的槺榔樹上,將葉子割下來, 一束一束在大太陽下曬了兩、三天的槺榔葉,水份逐漸消失,顏色從青翠凋萎成灰綠,就代表槺榔葉曬乾了,可以準備動手來做成掃帚了。不過要注意因為槺榔葉乾澀而且多細刺,一不小心就會刺傷皮膚傷痕累累,製作過程雙手都要帶著手套才行。我們請嘉義縣朴子市德興社區的涂梅花阿嬤來示範製作快要失傳的傳統工藝。首先涂梅花阿嬤舉起柴刀往葉柄基部那一端剁下,刀落刀起,一片片槺榔葉大致上就修得一樣長了。接著涂梅花阿嬤腳踩葉片基部,兩手摸到葉尾中心處,俐落地沿葉柄由上而下撕開,只見羽葉一分為二;再來,一次握住若干小葉,用力一撕,拆成一束束,短者尺半,長者兩尺甚至更長。

槺榔掃帚 工序2

工序-2:將一大葉槺榔葉撕成一片片製作槺榔帚大致上是一個先分拆後組合的過程,將大自然提供的槺榔葉析解成適合加工的尺寸,再用鐵絲綁紮組合成掃帚。拆解動作首先要先將槺榔葉一片一片砍下來,放在太陽光底下曝曬幾天,要讓水份完全蒸發才可製作掃帚,日後使用上就比較可以避免潮濕發霉。槺榔葉曬乾之後就可以開始拆解羽狀複葉,涂梅花阿嬤熟練地一腳踩葉片基部,兩手由葉尾中心處,沿葉柄由上而下撕開成兩片,然後一邊俐落地將其中一長條葉片的羽狀小葉一片片撕下,一邊解釋著 「就這樣撕開,撕成這樣一絲一絲,這有長的和短的,長的就是要做頭節,短的就是要做旁邊這兩節,這樣做出來的槺榔帚才會好掃。」我們問涂梅花阿嬤為什麼動作會如此的俐落,她笑著回答我們:「這就是經驗啊。」

槺榔掃帚 工序3

工序-3:拆解羽狀複葉槺榔掃帚純手工製作過程繁瑣,其工序可粗分如下:工序1:割下槺榔葉,太陽下曝曬兩、三天,使水份全消失。工序2:將曬乾的一大葉槺榔葉,順著葉脈撕成左右兩長條葉片,再陸續將羽狀小葉片撕下。工序3:用鐵絲將一束長葉約略於中央束緊,撥開綁結處的葉束,插入另一把短葉再以鐵絲束緊,同樣的步驟再重覆一次,掃毛的雛型就完成了。工序4:將竹籤用柴刀敲入掃毛的葉片中。工序5: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再把掃毛綁結上方零散的槺榔小葉收圍在稻草之外。工序6:鐵絲沿著帚柄一直綁至尾端,為了充分發揮避邪的功效,綁結必須是五、七、九等奇數。工序7:最後再把刺手的鬚鬚給修乾淨。工序8:切掉羽尾多餘部分,修整掃把羽尾成圓弧扇形。

槺榔掃帚 工序4

工序-4:一腳踩住鐵絲捲,一手用鐵絲將長葉束綑綁臺灣中南部各地都有綁製槺榔帚的傳統,除了主要材料槺榔葉,次要的材料如用來縛綑的綁材則因地而異,有的地方仍沿襲古早的習慣,整支槺榔帚從頭到尾都取自自然,利用月桃莖幹纖維搓成細繩做為縛綁的材料,嘉義朴子德興社區如今則使用鐵絲為綁材。槺榔葉曬乾之後先拆解羽狀複葉,有七十年技術的嘉義製帚師傅涂梅花阿嬤一腳踩葉片基部,兩手由葉尖中心處,沿葉柄由上而下順著葉脈撕成左右兩長條葉片。手持其中一長條葉片,一次握住若干小葉,用力一撕,陸續將羽狀小葉片撕下。一片片撕下來有長的和短的,將長的羽狀小葉集中成一束,用鐵絲綑綁固定。綑綁時,是將長葉片集中,一手握住葉片,一腳踩住鐵絲捲,一手持鐵絲將長葉束纏繞兩圈後,手持老虎鉗拉緊鐵絲,將長葉束緊。

槺榔掃帚 工序5

工序-5:手持老虎鉗拉緊鐵絲,將葉子束緊一支槺榔帚是由掃毛和帚柄兩個部分組成,掃毛以三束槺榔葉綁成,帚柄以槺榔葉、稻草、竹子等植物做成。從前整支槺榔帚從頭到尾都取自自然,綁製槺榔帚的材料是利用月桃莖幹纖維槌成絲再搓成細繩,現在則改用鐵絲為綁材。槺榔帚的掃毛是由若干羽狀小葉構成。羽狀小葉一片片撕下來,有長的葉片和短的葉片,短的葉片長度約1尺半,長者的葉片長度約兩尺甚至更長。再將長的羽狀小葉集中成一束,並用鐵絲綑綁固定,短的羽狀小葉集中綁成兩束。鐵絲綑綁時,是先將葉片集中,一手握住葉片,一腳踩住鐵絲捲,一手持鐵絲將葉片纏繞兩圈後,手持老虎鉗拉緊鐵絲,將葉子束緊。涂梅花阿嬤說槺榔葉很銳利,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傷痕累累,所以製作過程要小心注意。

槺榔掃帚 工序6

工序-6:撥開一束長葉束的綁結處,插入一把短葉束以鐵絲束緊今年已經八十五歲的涂梅花阿嬤,綁製槺榔帚70 年,手腳依然非常俐落,她用鐵絲將一束長葉束集中約略於中央束緊,然後撥開綁結處的葉束,插入另一把短葉束以鐵絲束緊,同樣的步驟再重覆一次,將另一把短葉束再以鐵絲束緊,我們還沒細看清楚動作,阿嬤動作迅速地三兩下就已經將掃帚的掃毛紮好了。她解釋著一支槺榔帚是由掃毛和帚柄兩個部分組成,而槺榔帚的掃毛要用三束葉片組成,羽狀小葉一片片撕下來,有長的葉片和短的葉片,短的葉片長度約1尺半,長者的葉片長度約兩尺甚至更長。要先綁長的後綁短的,「長的就是要做頭節,短的就是要做旁邊這兩節,這樣才會好掃。」先綁一束長葉片再加入兩束短葉片,看起來像一個兩側不等長的梯形,掃毛的雛型就完成了。

槺榔掃帚 工序7

工序-7:將第二把短葉束以鐵絲束緊掃帚職人涂梅花阿嬤說「要先綁長的後綁短的」用鐵絲將一束長葉束集中約略於中央束緊,然後撥開綁結處的葉束,插入另一把短葉束以鐵絲束緊,同樣的步驟再重覆一次,將另一把短葉束再以鐵絲束緊,看起來像一個兩側不等長的梯形,掃毛的雛型就完成了。槺榔帚的掃毛是由若干羽狀小葉構成。羽狀小葉一片片撕下來,有長的葉片和短的葉片,短的葉片長度約1尺半,長者的葉片長度約兩尺甚至更長。再將長的羽狀小葉集中成一束,並用鐵絲綑綁固定,短的羽狀小葉集中綁成兩束。鐵絲綑綁時,是先將葉片集中,一手握住葉片,一腳踩住鐵絲捲,一手持鐵絲將葉片纏繞兩圈後,手持老虎鉗拉緊鐵絲,將葉子束緊。「長的就是要做頭節,短的就是要做旁邊這兩節,這樣做出來的槺榔帚才會好掃。」

槺榔掃帚 工序8

工序-8:將竹籤用柴刀敲入葉片中強化掃把柄手工掃把的製作有非常多種形式,不過大致簡化來說可將掃把分為掃毛和帚柄兩個組件,其製作方法有一體式和兩段式。兩段式掃帚的做法,有的是先將掃毛和帚柄分開製作再組合起來。也有的材質另外需要掃毛夾來固定掃毛。而槺榔帚為兩段式掃帚,帚柄是由內外兩層構成,內層是竹籤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帚柄外層以稻草填充密實是為了增加掃把柄的厚度。將綁結上方的掃毛往下折,再從綁結上方中心處插入一根約一寸寬的竹籤,使用柴刀用力敲進使竹籤和掃毛緊密結合,這時掃把的初坯就成形了。然後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再把掃毛綁結上方零散的槺榔小葉收圍在稻草之外,用鐵絲沿著帚柄一層一層綁至尾端,為了充分發揮避邪的功效,綁結必須是五、七、九等奇數。

槺榔掃帚 工序9

工序-9: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掃帚職人涂梅花阿嬤說明一支槺榔帚是由掃毛和帚柄兩個部分組成。掃毛的部分用三把葉片束組成。先把長的羽狀小葉集中成一束,用鐵絲綑綁固定束緊。再撥開長葉片束的綁結處,插入一把短的羽狀小葉以鐵絲束緊,同樣的步驟再重覆一次,將另一把短的羽狀小葉再以鐵絲束緊。掃毛的雛型就完成了。接下來帚柄部分是由內外兩層所構成。內層是竹籤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以柴刀用力敲入掃毛的葉片中,以加強柄部的支撐。如果沒有竹籤的話掃帚會綁不起來。外層是以稻草桿填充密實,為了讓掃帚柄好握一定要塞入曬乾的稻草桿,增加掃把柄的厚度。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再把掃毛綁結上方零散的槺榔小葉收圍在稻草之外,用鐵絲沿著帚柄一層一層綁至尾端。

槺榔掃帚 工序10

工序-10:再把掃毛綁結上方零散的槺榔小葉收圍在稻草之外製作槺榔帚過程繁複,簡化地講解大致上就是一個先分拆後組合的過程,先將槺榔羽狀小葉一片一片拆解下來,再用鐵絲分別綁紮掃毛和帚柄兩個部分,然後再組合成掃帚。1.綁掃毛部分:用三把葉片束組成。先綁一束長葉片再加入兩束短葉片,看起來像一個兩側不等長的梯形,掃毛的雛型就完成了。2.綁帚柄部分:是由內外兩層構成。內層是竹籤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外層以稻草填充密實是為了增加掃把柄的厚度。使用柴刀用力敲進整理好的掃毛,使竹籤和掃毛緊密結合,然後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3.結合掃毛和帚柄兩部分: 把掃毛部分的零散槺榔小葉(在鐵絲綁結處上方)整理並圍在帚柄部分上(稻草稈之外),再用鐵絲一層一層沿著帚柄綑綁至尾端。

槺榔掃帚 工序11

工序-11:用老虎鉗夾住鐵絲一圈一圈繞緊並固定綁帚柄部分是由內外兩層構成。內層是竹籤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外層以稻草填充密實是為了增加掃把柄的厚度。使用柴刀用力敲進整理好的掃毛,使竹籤和掃毛緊密結合,然後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然後結合掃毛和帚柄兩部分,把掃毛部分的零散槺榔小葉(在鐵絲綁結處上方)整理並圍在帚柄部分上(稻草稈之外),再用鐵絲一層一層沿著帚柄綑綁至尾端。這時掃把的初坯就成形了。綑綁的鐵絲圈數有一定的規定,相傳要綁奇數,才能代表好吉兆。為了充分發揮避邪的功效,掃帚職人涂梅花阿嬤堅持「綁單不綁雙」,掃帚上的綁結必須是五、七、九等單數。這是傳統老藝師堅持遵守的傳統禁忌,此項傳統禁忌別具一格,槺榔帚因此蘊帶了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意涵,不論時空如何變遷都應予以尊重。

槺榔掃帚 工序12

工序-12:鐵絲沿著帚柄一直綁至尾端,綁結必須是五、七、九等奇數。綁帚柄部分是由內外兩層構成。內層是竹籤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外層以稻草填充密實是為了增加掃把柄的厚度。使用柴刀用力敲進整理好的掃毛,使竹籤和掃毛緊密結合,然後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然後結合掃毛和帚柄兩部分,把掃毛部分的零散槺榔小葉(在鐵絲綁結處上方)整理並圍在帚柄部分上(稻草稈之外),再用鐵絲一層一層沿著帚柄綑綁至尾端。這時掃把的初坯就成形了。綑綁的鐵絲圈數有一定的規定,相傳要綁奇數,才能代表好吉兆。為了充分發揮避邪的功效,涂梅花阿嬤堅持「綁單不綁雙」,掃帚上的綁結必須是五、七、九等單數。這是傳統老藝師堅持遵守的傳統禁忌,此項傳統禁忌別具一格,槺榔帚因此蘊帶了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意涵,不論時空如何變遷都應予以尊重。

槺榔掃帚 工序13

工序-13:最後再把刺手的鬚鬚給修乾淨嘉義縣朴子市德興社區的職人涂梅花阿嬤有七十年的製作槺榔掃帚技術,將鐵絲一圈一圈繞緊並固定,最後再把刺手的鬚鬚給修乾淨,天然、耐用的槺榔掃帚就大功告成。製作槺榔掃帚是一件不簡單的工作,截竹削柄、割槺榔葉、曬乾、紮綑、修整,過程非常繁瑣。加上槺榔葉乾澀細刺又多,純手工製作,很容易被葉子刺傷。因為過程相當辛苦,又敵不過外來便宜的塑膠掃把,製作的利潤越來越低,而且一天手工製作的量有限,頂多就三、四十支,收入比較不高,所以沒什麼年輕人願意來學,雖然面對塑膠製品帶來的衝擊以及無人願意接手的困境,涂梅花阿嬤卻沒有因此就失去了對槺榔帚製作的熱情,依舊每天持續綁製槺榔掃帚,其熟練的手勢如魔法一般延續著傳統技藝。

槺榔掃帚 工序14

槺榔掃帚 工序14

工序-14:用柴刀修齊長短不一的掃毛製作槺榔掃帚最後的步驟就是「斬尾」,用柴刀切掉掃毛長短不齊的部分,修整掃把羽尾成圓弧扇形,一把掃災除厄的槺榔帚就大功告成了。不過,掃帚職人涂梅花阿嬤還特別說明,某些場合使用的槺榔帚是不能斬尾的,例如搬新家入厝時,需要準備的兩支槺榔帚放置在桌子底下,就要記得不要剁尾,保持原來刺刺的葉尖,驅邪功效比較大,經過十二天之後才可以使用;在台南至屏東一帶,要娶新娘、改運、掃墓時也會用到未斬尾的槺榔帚的習慣,可以驅邪避兇保平安。除此之外,據說槺榔帚的威力非常強大,可掃除千災萬煞、清霉運晦氣、掃天煞地煞等避邪保平安的功用,無論開廟門、作醮、安胎神、送土神、挖地基……,是許多民間信仰的儀式中常指定使用,用來清除種種穢氣。

槺榔掃帚 使用方式

槺榔掃帚 使用方式

一支天掃,一支地掃,合為「天地掃」槺榔帚相傳具有神奇的威力,可掃除千災萬煞,驅邪避兇保平安,無論開廟門、作醮、新居落成、安胎神、送土神、改運、挖地基,還是結婚、治喪、掃墓……,遇到各種儀式性場合,民間多指定使用槺榔帚,以清除種種穢氣。南部一般家庭神明廳天花板,設有燈樑掛燈天公爐或三界公爐及天宮燈、新娘燈。一枝用來綁上竹竿清理天花板用即為天掃,另一枝掃地板則為地掃,而因此得名俗稱為天地掃。農曆春節前家家戶戶 依慣例都要進行大清掃,傳統的習俗天掃在使用必須要在送神的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後才能清掃,否則依據地方傳說,槺榔掃帚因為太厲害了,連神與祖先都會被掃出門,而年初5接神後,天花板就不能再清掃了。至於寺廟在春節、八月等日子開廟門,有時候神明出巡在神轎前有婦女拿掃帚開路一定要使用槺榔掃帚。

槺榔掃帚 使用方式2

槺榔掃帚 使用方式2

「綁單不綁雙,買雙不買單」本次調查發現,槺榔帚的文化相當豐富,據德興社區耆老口述槺榔帚有個禁忌就是「綁單不綁雙,買雙不買單」,是老藝師們所堅持而且一定要遵守的傳統禁忌。天地掃有不同尺寸,綑綁的繩結數也有一定的規則,必須是五、七、九、十一等吉數,以符合天地人富貴貧的意義,因為奇數代表陽性,偶數代表陰性,因此繩結不能有偶數出現,而槺榔掃帚「綁單不綁雙」,指的是掃帚上綁的結,只能是單數。而「買雙不買單」指的是因其被認為有避邪的功能,在一般情況下購買天地掃,買槺榔掃帚只能買雙支,不能單獨買單支,因那是在辦喪事之用,平時或辦喜事通常都是要買雙支。這項傳統禁忌別具一格,槺榔帚因此蘊帶了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意涵,不論時空如何變遷都應予以尊重。

槺榔掃帚 使用方式3

示範掃把使用方式雖然槺榔帚已經是逐漸沒落的傳統行業,但涂梅花阿嬤卻沒有因此就失去了對槺榔帚製作的熱情,依舊每天純手工綁製槺榔掃帚,在她心中這可比塑膠掃把好用許多。她綁完一支槺榔帚馬上示範起掃把使用方式,槺榔帚掃起地來很輕巧,有清脆的葉聲,還有一縷棕櫚香,無論室內、室外、天花板、任何地板都可以掃得乾乾淨淨,而且又比塑膠掃把耐用,一支紮實的槺榔帚使用多年也不壞,槺榔的羽葉不易脫落,只會愈用愈短。不用的時候要把它吊起來比較不會變形。只要不淋到雨,用上很多年都沒問題。涂梅花阿嬤還特別交代如果是新家入厝清掃新房,要準備的兩支槺榔帚,記得不要剁尾,保持原來刺刺的葉尖,避邪功能更大。如果要娶新娘、改運、掃墓時也會用到未斬尾的槺榔帚,可以驅邪避兇保平安。

槺榔掃帚 掃帚製作工藝

影像為嘉義縣朴子市槺榔掃帚製作過程在早期農業時代,因為塑膠製品尚未出現甚至仍不普及時,善與大自然共存的先人就地取材,採擷植物的枝葉紮綁成清掃器具,俗稱「槺榔」的臺灣海棗即為數百年來為人們「掃黑」的功臣之一。德興社區過去以務農為生,因地盛產槺榔樹,早期社區居民大都以綁掃帚販賣為副業,經常利用農閒時製作,將台灣海棗樹葉、月桃莖纖維綁成槺榔掃帚。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拍攝地點:嘉義縣朴子市掃帚職人:涂梅花

槺榔掃帚 職人涂梅花

槺榔掃帚 職人涂梅花

德興社區的職人涂梅花阿嬤老職人涂梅花阿嬤,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住在嘉義縣朴子市德興社區,從小就看著村子里家家戶戶製作掃帚,耳濡目染日久自通,沒有印象有特別跟著誰學過綁製掃把,對他來講綁掃帚是一門平常不過的手藝。從十六歲就開始製作槺榔帚,一轉眼一甲子的時間過去了,綁槺榔帚綁了一輩子,從十六歲到八十五歲(二○一九年),幾乎天天綁掃把,據涂梅花阿嬤說:「一直在做,我就是吃槺榔飯長大的。」在超過一甲子的製帚生涯裡,出自涂阿嬤之手的「槺榔帚」可能超過二十萬支,甚至更多,嘴裡雖然喊辛苦,卻仍手腳並用忙個不停。涂梅花阿嬤說:「年輕的時候,一天能綁幾十支,五十支,甚至更多,綁好的掃把用擔的或用腳踏車載,沿路叫賣,價格便宜又能避邪,很受歡迎。」涂阿嬤接著說:「現在只有廟寺會來買,跟以前比起來,真的天差地別。」

槺榔掃帚 職人涂梅花

槺榔掃帚 職人涂梅花

德興社區的職人涂梅花阿嬤雖然槺榔帚已經是逐漸沒落的傳統行業,但涂梅花阿嬤也沒有因此就失去了對槺榔帚製作的熱情,每天還是持續綁掃帚,除了傳統大型槺榔帚之外,涂梅花阿嬤現在也製作一些迷你槺榔帚,可以當成小吊飾,讓外地來觀光的客人,對槺榔帚的產品多了新的選擇。尺寸小用料少但工序繁瑣,一天只能產出十把,迷你槺榔帚的製作比大型的還耗時間跟眼力,雖然綁起迷你掃帚頓時產量大減,但涂阿嬤說:「不管賣得好不好,這項手藝不能斷,只要能讓年輕人認識這一門手藝,繼續做就有價值了。」古老的器具不敵時代浪潮,最後失去實用功能,似乎是避免不了的宿命,但若另尋出路,改變存在的姿態,就能繼續承載綿長的記憶,延續其文化意涵。希望此珍貴的傳統技藝能被好好珍惜並繼續延續傳承老一輩的智慧與技藝。

槺榔掃帚 職人與地方記憶

槺榔掃帚 職人與地方記憶

嘉義朴子市配天宮裡的泥塑上面是手持天地掃相傳天地掃是玉皇大帝賜給囝子公萬善爺的法寶,天地掃有神奇功效掃天煞、掃地煞、趨邪避兇功用所以又稱天地掃。可掃除千災萬煞,開廟門、作醮、送土神、挖地基…等常用於各種民間信仰儀式,甚至改運、安胎、新居落成、結婚、辦喪事、掃墓…都有人指定用槺榔掃帚,以掃出不乾淨的東西,用途非常廣。槺榔掃帚雖然具有掃除霉運、避邪的功能,但卻無法掃去自身被人遺忘的命運,量產的塑膠製品取代傳統的手工掃帚,槺榔帚產業沒落。社區居民想要傳承這項特有的手工藝文化,挽救漸漸失傳的槺榔掃帚,大家絞盡腦汁、發揮創意,研發製成出槺榔小掃帚,長度約5 cm左右,非常精緻的商品,槺榔本來就可以避邪、掃除厄運之功能,可以當成迷你吊飾,也可以當作是吉祥物,隨身攜帶保平安,是相當具有創意的文創商品。

搜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