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寶山 桂竹掃帚
新竹縣寶山鄉處處丘陵,海拔介於十五至二四○公尺,土質適合竹子生長,放眼看到的都是優雅翠綠的竹影。 身為上游製造商,田氏叔侄的竹掃把銷售管道數十年如一日,通常將成品整批賣斷給五金行之類的店家,由其陳列買賣,早年不定期銷往新竹市,後來市場漸漸拓展到中壢、桃園、臺北……等地,後期主要的客源變成公家機關,如縣市轄下的環保局。 在缺乏動力工具的年代,人工運送最是常見,肩挑一次十二支,光從寶山走到新竹市就要花上兩個半小時,城裡繞一圈,一去一返,一天就過了,再踏進家門天已昏黑。一九六○至七○年代,腳踏車取代人力,運量大增,一批五、六十支橫綁在車後;隨著時代演進,大卡車成為運輸主力,二十支一綑,一趟就是一千兩百支。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10/23。
- 在地知識
- 清潔用品
- 傳統工藝
桂竹掃帚 桂竹
桂竹 (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ata)禾本科,俗名為臺灣桂竹、桂竹仔、笙竹、棉竹、簍竹。產地於全島平地至海拔1,550 m之山區普遍栽培。是臺灣特有種。竹材優良,用途甚廣,可供建築、家具、農具、造紙及編織、膠合等工藝用材。竹筍味美,供食用或製筍乾及罐頭;根莖及稈籜可製工藝品。其生長特徵為地下莖大部分呈實心。根莖匍匐於地中。稈屬散生型,稈高6-16 m,徑2-10 cm;節隆起,節下環生白粉,節間長12-40 cm,每節具2側枝。稈籜革質,具暗棕色斑點,邊緣無毛。葉2-5枚一簇,卵狀披針形,長6-15 cm,中肋兩側各具5-6條側脈,細脈格子狀;葉緣一邊密生刺狀毛;一邊無毛;葉耳顯著,幼時上端叢生鬚毛;葉舌細長而突出。本種種小名makinoi為人名”牧野富太郎”,為日本最偉大的植物學家之一,在日本高知縣牧野植物園的庭園中就有種植該種植物,表彰牧野富太郎在植物學的貢獻。
桂竹掃帚 材料 桂竹枝
桂竹掃帚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竹竿、竹篾是製作掃把的主要材料,而顧名思義,桂竹當然就是最重要的素材來源。以下是桂竹相關的介紹。禾本科,俗名為臺灣桂竹、桂竹仔、笙竹、棉竹、簍竹。產地於全島平地至海拔1,550 m之山區普遍栽培。是臺灣特有種。竹材優良,用途甚廣,可供建築、家具、農具、造紙及編織、膠合等工藝用材。竹筍味美,供食用或製筍乾及罐頭;根莖及稈籜可製工藝品。其生長特徵為地下莖大部分呈實心。根莖匍匐於地中。稈屬散生型,稈高6-16 m,徑2-10 cm;節隆起,節下環生白粉,節間長12-40 cm,每節具2側枝。稈籜革質,具暗棕色斑點,邊緣無毛。葉2-5枚一簇,卵狀披針形,長6-15 cm,中肋兩側各具5-6條側脈,細脈格子狀;葉緣一邊密生刺狀毛;一邊無毛;葉耳顯著,幼時上端叢生鬚毛;葉舌細長而突出。本種種小名makinoi為人名”牧野富太郎”,為日本最偉大的植物學家之一,在日本高知縣牧野植物園的庭園中就有種植該種植物,表彰牧野富太郎在植物學的貢獻。
桂竹掃帚 材料 桂竹枝
桂竹掃帚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竹竿、竹篾是製作掃把的主要材料,而顧名思義,桂竹當然就是最重要的素材來源。以下是桂竹相關的介紹。禾本科,俗名為臺灣桂竹、桂竹仔、笙竹、棉竹、簍竹。產地於全島平地至海拔1,550 m之山區普遍栽培。是臺灣特有種。竹材優良,用途甚廣,可供建築、家具、農具、造紙及編織、膠合等工藝用材。竹筍味美,供食用或製筍乾及罐頭;根莖及稈籜可製工藝品。其生長特徵為地下莖大部分呈實心。根莖匍匐於地中。稈屬散生型,稈高6-16 m,徑2-10 cm;節隆起,節下環生白粉,節間長12-40 cm,每節具2側枝。稈籜革質,具暗棕色斑點,邊緣無毛。葉2-5枚一簇,卵狀披針形,長6-15 cm,中肋兩側各具5-6條側脈,細脈格子狀;葉緣一邊密生刺狀毛;一邊無毛;葉耳顯著,幼時上端叢生鬚毛;葉舌細長而突出。本種種小名makinoi為人名”牧野富太郎”,為日本最偉大的植物學家之一,在日本高知縣牧野植物園的庭園中就有種植該種植物,表彰牧野富太郎在植物學的貢獻。
桂竹掃帚 備料1
備料(砍竹):田俊雄正在竹林裡砍竹子。新竹縣寶山鄉處處丘陵,海拔介於十五至二四○公尺,土質適合竹子生長,放眼看到的都是優雅翠綠的竹影。寶山的竹子以桂竹為多,以其枝葉綁紮竹掃把是寶山著名的傳統產業。田俊雄自家有一片廣達三甲的竹林,自然是製作竹掃把首要的材料來源。在竹掃把產業的黃金年代,成品往往供不應求,原料需求數量因之十分龐大,自家生產的竹子不夠用,還經常前往附近鄉鎮如苗栗大湖、獅潭等地收購專業砍竹人留下的竹枝竹葉。雖然現在已無販賣竹掃把,只做家裡用的,田俊雄依然很熟練地在竹林裡採收竹枝,示範砍竹子的要領,首先左手抓住竹桿,右手拿柴刀,砍離地面三至五寸的位置,利用身體的重量,讓竹子往身體倒較省力,大約一至三刀就可以砍斷。
桂竹掃帚 備料2
備料(竹枝-1): 剛採下的帶葉竹枝,需曝曬數日使其乾燥後方能使用。製作竹掃把前有許多前置作業,從取材、修剪、曝曬、排列、捆紮,每個動作都要非常確實,掃把才會好掃、耐用。桂竹砍伐下來後,要將新鮮帶嫩葉的桂竹枝條一一取下,在廣場上排列整齊,需曝曬數日使其完全乾燥後方能使用。因為竹葉乾燥後,較容易除去所有竹葉,作為製作竹掃把的素材,也較不易發霉。製作竹掃把前,要先用手將竹枝上晒乾的竹葉除去,若留下竹葉掃起來,會愈掃愈髒亂。竹枝竹葉是製作竹掃把的重要原料,在竹掃把產業的黃金年代,成品往往供不應求,原料需求數量因之十分龐大,尤其每逢桂竹筍期前後,製帚人家總要比平常儲備更多枝葉,甚至需要到附近鄉鎮收購專業砍竹人留下的竹枝竹葉。
桂竹掃帚 備料3
備料(竹枝-2):從左至右分別是一年竹、二年竹、三年桂竹的竹枝(左三,左四),至少要三年以上的竹枝密度才適合做竹掃把。桂竹的平均壽命在十年左右,有句口訣「存三去四不留七」,表示留下三年以下的繼續成長,可取四年以上的,超過七年的淘汰掉。是因為一、二年生的嫩竹竹材,含水量過高,砍來利用容易發霉和變形,也容易遭蟲蛀或發生腐蝕。七年以上的則老了脆化難以使用。竹編掃把常以三年生的桂竹為主,三年以上的竹枝力學強度提高,水分減少,其密度才適合做成掃把。不過竹齡是需要憑經驗才有辦法判斷。一大片的竹林裡,有不同顏色的竹子,有綠、深綠,深綠發點黃,還有看起來垂垂老矣近乎要枯了的褐色。新竹則是最好分辨的,竹身是富有朝氣的綠,身上還裹著細細的白粉,隨著歲月增長,竹身的顏色也會漸漸轉深轉黃。
桂竹掃帚 備料4-1
備料(剖竹篾-1):以柴刀將竹桿豎剖成等分長條。取得竹篾的步驟:選竹材、砍竹子去枝葉、劈半、剖成長條、剖竹篾。選竹--挑選三年生的桂竹為主,節間長、節環平整者為佳,節間過短,節環過高,竹篾會凹凸不平,較不容易使用。砍竹--砍竹子的要領,一手握竹桿,一手拿柴刀,砍離地面三至五寸的位置,利用身體的重量,讓竹子往身體倒較為省力,大約一至三刀就可以砍斷。除去所有竹葉。劈半--劈剖竹桿須從尾端往頭端對半劈開。對半劈剖時必須隨時注意兩邊是否等寬,如稍有偏差須立刻調整劈刀的力道方向,以避免小的一邊愈來愈小,大的一邊愈來愈大。剖長條--將竹桿以柴刀從尾端往頭端剖成等分長條。剖分時手要穩,隨時注意兩邊是否等寬。剖竹篾--將每一長條再橫剖分成等分的薄竹片。手的加壓力道要隨厚薄稍微增減調整,並以刀刃偏向薄的一方,保持相同的厚度,速度緩緩地、細心地剖剝。剝剖竹篾到所需厚度為止。
桂竹掃帚 備料4-2
備料(剖竹篾-2):將帶皮那層竹條以柴刀夾竹片先剖成兩層。竹篾是將竹子剖削成一定規格成條的薄竹片,主要用於編製竹籃、簸箕、籮筐、籬笆等,早期農村有很多農用器具都是用竹篾編製的。在竹掃把產業的黃金年代,成品往往供不應求,原料需求數量因之十分龐大,一根竹條可以層層剖出四條竹篾,後來竹掃把的市場萎縮需求減少,竹子的原料充裕,改成只取最強韌的表面兩層,一青一白。田俊雄先生特地示範剖竹篾的整個過程,竹子砍下後,去除竹枝,然後先將竹桿以柴刀剖成8等分長條。剖竹篾是指將每一長條再橫剖分成四等分的薄竹片。手的加壓力道要隨厚薄稍微增減調整,並以刀刃偏向薄的一方,保持相同的厚度,速度緩緩地、細心地剖剝。一根竹條共能劈出四層竹篾,從帶皮的第一層到第三層皆可使用,只有最內層的不合用。
桂竹掃帚 備料4-3
備料(剖竹篾-3):以柴刀將竹條剖成兩層,柴刀後面夾一弧狀竹片,不僅可以撐開竹條,更使剖竹動作可以快速順手。職人田俊雄先生特地示範剖竹篾的技巧,先將竹桿以柴刀剖成等分長條,再橫剖分成四等分的薄竹片。將竹片由竹尾端往前段剖剝分成二片,剖分時手的加壓力道要隨厚薄稍微增減調整,並以刀刃偏向薄的一方保持相同厚度緩緩細心剖剝。繼續剝剖竹篾到所需厚度為止。篾片太薄時,劈篾刀刃口無法剖入時,可將篾片端頭折成上下二片再撕開。看著田俊雄先生剖竹篾時輕輕鬆鬆好像很容易,其實是他長年經驗累積的功力。田俊雄先生說,他從小就學會製作竹掃把,從原料取得到成品製作,每一個步驟都非常熟悉,經驗與能力一年比一年豐富深厚 。剖竹篾變得較輕易省力的小技巧,就是在柴刀後面夾一弧狀竹片,目的是為了更容易可以撐開竹條,使其操作剖竹動作可以快速順手。
桂竹掃帚 備料4-4
備料(剖竹篾-4):一根竹條共能剖出四層竹篾,帶皮到第三層可用,最內層不合用(圖最下方)。過去一九六○至七○年代,在竹掃把產業的黃金年代,竹掃把需求量龐大,成品往往供不應求,原料需求數量因之十分龐大,一根長竹條必須被層層剖出,總共最多能劈出四層竹篾,從帶皮的第一層到第三層皆可使用,只有最內層的不合用。一九九○至二○○○年間,竹掃把仍有相當需求,或許因業者不如過去繁多,竹子的原料充裕,就改成只取最強韌的表面兩層,一青一白。後來竹掃把的市場漸漸萎縮需求量減少,市場為求精簡快速,市面上的竹掃把所用的綁材也漸漸被鐵絲、塑膠繩、尼龍繩等非自然材質所替代,省略了剖竹篾這繁複的步驟。田氏叔侄一直堅持使用天然原料,遵依古法剖竹為篾,原為手工剖,後來量大時有利用機械代勞,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其精神令人佩服。
桂竹掃帚 備料5-1
備料(揀竹枝-1):用手將曬乾的竹葉摘掉,留下竹枝即可。桂竹整支砍伐下來後,要將新鮮帶嫩葉的桂竹枝條一叢一叢取下,曝曬數日使其完全乾燥後方能使用。因為竹葉乾燥後,較容易除去所有竹葉,作為製作竹掃把的素材,也較不易發霉。製作竹掃把前,要先用手將曝曬過的竹枝葉子摘掉,留下竹枝及尾端的嫩竹葉。曬乾後的竹枝韌性適中,紮綁成竹掃把後,不易腐爛也不易變形,非常耐用,從前割稻白天曬穀,一到傍晚收穀就要用到竹掃把,新掃把掃面寬,細枝細葉用來掃穀省力又有效率,是農夫的好幫手,掃把使用耗損後還能掃溝掃地,物盡其用。即使現今科技進步,塑膠製品取代許多傳統掃具,竹掃把仍未遭到淘汰,因打掃庭院以及地面垃圾的功效遠比塑膠製品為佳,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加上對環境友善,符合環保潮流,因此仍有廣泛的愛用者。
桂竹掃帚 備料5-2
備料(揀竹枝-2):整理過的竹枝,僅留下尾端少許的竹葉。製作竹掃把前,要先用手將曝曬過的竹枝葉子摘掉,留下竹枝及尾端的嫩竹葉。曬乾後的竹枝韌性適中,紮綁成竹掃把後,不易腐爛也不易變形,非常耐用,從前割稻白天曬穀,一到傍晚收穀就要用到竹掃把,新掃把掃面寬,細枝細葉用來掃穀省力又有效率,是農夫的好幫手,掃把使用耗損後還能掃溝掃地,物盡其用。即使現今科技進步,塑膠製品取代許多傳統掃具,竹掃把仍未遭到淘汰,因打掃庭院以及地面垃圾的功效遠比塑膠製品為佳,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加上對環境友善,符合環保潮流,因此仍有廣泛的愛用者。桂竹整支砍伐下來後,要將新鮮帶嫩葉的桂竹枝條一叢一叢取下,曝曬數日使其完全乾燥後方能使用。因為竹葉乾燥後,較容易除去所有竹葉,作為製作竹掃把的素材,也較不易發霉。
桂竹掃帚 工序1
工序1:將竹枝集成一把,注意小枝方向朝向需一致。製作竹掃有好幾道工序,從排列、綑紮、修整、安裝把手,每個動作都要非常確實,掃把才會好掃、耐用。工序1:首先將竹枝集成一把排列整齊,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細小的枝椏要朝向同一面,也就是接觸地面的掃面。工序2:以竹篾綑紮成束。將多餘的竹篾擰在一起(保持朝下),塞進竹枝一頭。工序3:然後將三把紮好的竹枝正面、反面(有竹篾頭)均列整齊,調整一下高度。工序4:將三把紮好的竹枝用第一層竹篾做第一道紮綁,再以夾具夾住後並將竹篾擰緊。工序5:在三把竹枝第一道綑紮的上方用第二層竹篾做第二道綑紮。工序6:繼續用第三層、第一層竹篾,做第三、四道綑紮。第四道綑紮後的竹篾頭,反向插回第三道竹篾裡固定。工序7:利用夾具將掃把固定,並用鋸子將掃把頭多餘的竹枝鋸平整。工序8:拿削尖的竹竿插進掃把頭中央處,並將掃把頭朝上,手持竹柄往地面敲擊竹竿尾部,使其深入掃把頭。
桂竹掃帚 工序2
桂竹掃帚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竹竿、竹篾是製作掃把的主要材料。圖為9道製作工序的第2道。工序2:以竹篾綑紮成束。新竹縣寶山鄉的竹掃把達人田俊雄先生為我們示範要如何製作一把好掃又耐用的桂竹掃帚。首先製作竹掃把前,要先用手將曝曬過的竹枝葉子摘掉,留下竹枝及尾端的嫩竹葉。然後將竹枝集成一把排列整齊,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細小的枝椏要朝向同一面,也就是接觸地面的掃面。拿一段竹篾將一把竹枝綑紮成束。然後用力地將多餘的竹篾擰緊在一起,並把有竹篾頭保持朝下,塞進竹枝一頭。然後將三把紮好的竹枝正面、反面均列整齊,調整一下高度,再用四層竹篾做四道紮綁,再以夾具夾住後並將竹篾擰緊。用竹篾綑紮竹枝成束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其實是製作掃帚的所有工序中最吃力的部分,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割傷手指。如何使力是捆紮掃把的一門大學問,需要經由長年經驗累積的功力,才知如何因應掃帚植物的粗細及特性,來調整捆紮的力道和捆綁的鬆緊。
桂竹掃帚 工序3
工序3:以竹篾紮綑成把的竹枝,多餘的竹篾擰在一起(保持朝下),塞進竹枝一頭。掃帚職人田氏叔侄一直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堅持使用天然原料,在現在以竹篾作為掃把綁繩已經非常少見。因為竹篾的取得要從砍竹子、去竹枝、剖竹桿、剖剝成長條、削薄竹片,每個步驟過程都很繁複。在現在市面上為求速簡,綑紮掃把所用的綁材,已漸漸被鐵絲、塑膠繩、尼龍繩替代,省略了剖竹篾這步驟。另外還有個原因是因為用竹篾捆紮竹枝不是件輕鬆的工作,需要非常大的手勁,而且綁紮時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割傷手指,需要長年經驗累積的功力,田俊雄年輕時一晚能綁五、六十束,而田煥禎兩手厚繭,無疑是多年功力的具體體現。田俊雄年輕時一晚能綁五、六十束,而田煥禎兩手厚繭,無疑是多年功力的具體體現。若非像田氏叔姪這樣嫻熟者,一般人很難操作。
桂竹掃帚 工序4
工序4:將三把紮好的竹枝反面(有竹篾頭)並排在一起,整理竹篾頭朝下的方向。用竹篾製作竹掃帚程序上分成八道工序,首先以竹篾將6至7枝綁成一小把,然後用力地將多餘的竹篾擰緊在一起,並把有竹篾頭保持朝下,塞進竹枝一頭。如此相同動作重複三次,要做三把竹枝束。將三把紮好的竹枝束並排在一起,調整一下高度,讓三把的竹篾捆紮位置對齊一致,並整理竹篾頭朝下的方向。將三把紮好的竹枝用第一層竹篾做第一道紮綁,再以夾具夾住後並將竹篾擰緊。在三把竹枝第一道綑紮的上方用第二層竹篾做第二道綑紮。繼續用第三層、第四層竹篾,做第三、四道綑紮。第四道綑紮後的竹篾頭,反向插回第三道竹篾裡固定。利用夾具將掃把固定,並用鋸子將掃把頭多餘的竹枝鋸平整。拿削尖的竹竿插進掃把頭中央處,並將掃把頭朝上,手持竹柄往地面敲擊竹竿尾部,使其深入掃把頭。
桂竹掃帚 工序5
工序5:將三把紮好的竹枝用第一層竹篾做第一道紮綁,再以夾具夾住後並將竹篾擰緊。用竹篾將竹枝綁成三小束,對齊三把紮好的竹枝束合為一大束,再用竹篾用力綑緊,總共要分別用四層竹篾平均間距做四道紮綁,用徒手進行靠的是手勁,不是件輕鬆的工作,對一般人而言,更是困難度很高,很難操作。利用田煥禎所研發束緊竹枝的鐵夾工具,夾緊後再將竹篾擰緊讓竹枝不易脫落,實在省力許多。在竹掃把產業的黃金年代,市場需求數量十分龐大,成品往往供不應求,獨力完成耗時耗力,改成採取分工方式。大量製造生產的過程,需要分工製造組裝成器,就像工廠的生產線,每個人各自負責一部分組件,最後再加以組裝。為了省時省力以降低成本,掃帚職人田煥禎按實際需求研發出束緊竹枝的鐵夾,利用腳踏式的夾具,讓竹枝不易脫落,這項輔助工具不但大幅提升效率,也讓竹掃把的品質更加精良。
桂竹掃帚 工序6
工序6:在三把竹枝第一道綑紮的上方取第二層竹篾做第二道綑紮。如何紮緊竹篾不鬆脫是捆紮竹掃把的一門學問,如何調整捆紮的力道和捆綁的鬆緊,更是需要經由長年經驗累積的功力。掃帚職人田俊雄先生為我們示範其多年累積的紮捆技巧,總共要分別用四層竹篾做四道紮綁,每層竹篾要間隔等距離並壓在上一層竹篾的多餘線頭上。用竹篾將竹枝分別綁成三小束,對齊三小束合併為一大束,再用竹篾用力綑緊,第一層竹篾捆緊在三小束竹篾多餘的線頭上做第一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二層竹篾捆緊在第一層竹篾多餘的線頭上做第二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三層竹篾捆緊在第二層竹篾多餘的線頭上做第三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四層竹篾捆緊在第三層竹篾多餘於的線頭上做第四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四道綑紮後的竹篾頭,反向插回第三道竹篾裡固定。
桂竹掃帚 工序7
工序7:繼續用第三層、第四層竹篾,做第三、四道綑紮。第四道綑紮後的竹篾頭,反向插回第三道竹篾裡固定。如何紮緊竹篾不鬆脫是捆紮竹掃把的一門學問,如何調整捆紮的力道和捆綁的鬆緊,更是需要經由長年經驗累積的功力。田俊雄先生為我們示範其多年累積的紮捆技巧,總共要分別用四層竹篾做四道紮綁,每層竹篾要間隔等距離並壓在上一層竹篾的多餘線頭上。用竹篾將竹枝分別綁成三小束,對齊三小束合併為一大束,再用竹篾用力綑緊,第一層竹篾捆緊在三小束竹篾多餘的線頭上做第一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二層竹篾捆緊在第一層竹篾多餘的線頭上做第二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三層竹篾捆緊在第二層竹篾多餘的線頭上做第三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四層竹篾捆緊在第三層竹篾多餘於的線頭上做第四道紮綁並將竹篾擰緊。第四道綑紮後的竹篾頭,反向插回第三道竹篾裡固定。
桂竹掃帚 工序8
工序8:利用夾具將掃把固定,並用鋸子將掃把頭多餘的竹枝鋸平整。利用資深掃帚職人田煥禎所研發束緊竹枝的鐵夾工具,使用右腳踩踏板來控制夾具的開合,將掃把夾緊固定後,一手握緊掃把頭,另一手再用鋸子將多餘的竹枝鋸平整。實在方便許多。田煥禎從小幫忙上山撿竹,耳濡目染,國中就學會製作竹掃把,從採集原料到製作成品,每一個步驟都非常熟悉,經驗與能力一年比一年豐富深厚。他了解到用竹篾將竹枝用力綑緊,用徒手進行需要花費非常大的力氣,不是件輕鬆的工作,對一般人而言,更是困難度很高,很難操作。為了省時省力以降低成本,田煥禎按實際需求研發出束緊竹枝的輔助工具--腳踏式夾具,讓紮綁竹枝變得省力許多。夾具的使用方式,是以右腳踩踏板來控制夾具的開合。利用腳踏式的夾具,讓竹枝不易脫落,這項輔助工具不但大幅提升效率,也讓竹掃把的品質更加精良。
桂竹掃帚 工序9
工序9:安裝把手拿削尖的竹竿插進掃把頭中央處,並將掃把頭朝上,手持竹柄往地面敲擊竹竿尾部,不斷持續敲擊十餘下,使削尖的竹竿深入掃把頭。掃帚職人田俊雄裝竹柄的方式與眾不同,一般來說都是利用木槌或柴刀敲擊竹竿尾端,使削尖的竹竿可以順利插進掃把頭。而田俊雄先生則是靠著敲擊的重力,毫不費力就讓掃把頭自然陷入削尖的竹竿,使用時既堅固好用,要取出竹竿時也豪不費力,徒手就可以輕而易舉把竹竿抽出來。而其中的小秘密是在將竹竿削尖時,一定要注意得削去竹節部分,讓竹尖是中空的,以便讓掃把頭的竹枝可以透過敲擊填塞進竹竿裡,靠著竹枝與竹竿間裡外的摩擦張力,使掃把接合地更加穩固。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其實蘊含了職人的智慧,但也必須每個動作都精準確實地執行,一支好的掃把才能順利完成並持久耐用。
桂竹掃帚 成品1
新竹縣寶山鄉桂竹製成的掃把完成品。新竹縣寶山鄉處處丘陵,海拔介於十五至二四○公尺,土質適合竹子生長,放眼看到的都是優雅翠綠的竹影。身為上游製造商,田氏叔侄的竹掃把銷售管道數十年如一日,通常將成品整批賣斷給五金行之類的店家,由其陳列買賣,早年不定期銷往新竹市,後來市場漸漸拓展到中壢、桃園、臺北……等地,後期主要的客源變成公家機關,如縣市轄下的環保局。在缺乏動力工具的年代,人工運送最是常見,肩挑一次十二支,光從寶山走到新竹市就要花上兩個半小時,城裡繞一圈,一去一返,一天就過了,再踏進家門天已昏黑。一九六○至七○年代,腳踏車取代人力,運量大增,一批五、六十支橫綁在車後;隨著時代演進,大卡車成為運輸主力,二十支一綑,一趟就是一千兩百支。
桂竹掃帚 成品2
採自新竹縣寶山鄉桂竹製成的桂竹掃把。新竹縣寶山鄉的竹子的品種繁多,由於水土氣候,桂竹是臺灣的優勢族群,寶山的竹子也以桂竹為多,以其枝葉綁紮竹掃把是寶山著名的傳統產業。民國五十至六十年間是竹掃帚的黃金時代,對於全台灣各縣市大街小巷的環境整潔有了卓越的貢獻。綑綁竹掃帚的產業蔚為一時的盛況,幾乎不分大街小巷人手一把,經由竹掃帚掃除塵埃,讓街道上煥然一新,刮目相看。隨著時間快轉與瞬息萬變,竹掃帚已經是式微的產業,這種純手工編作而成竹掃帚,就是找不到一根完全一模一樣的,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會依照使用的習慣完全量身打造,呈現各式各樣的造型。五十年前的盛況,現今已不可同日而語,二十年前仍然可看到的家庭副業,現在則相當少見,但仍能在各大大小小五金行看到竹掃帚的販售,詢問五金店老闆,竹掃把製作師傅的年齡,多半都是耆老少量製作,年輕一輩則是另謀高就了。
桂竹掃帚 掃帚製作工藝
影像為新竹縣寶山鄉桂竹掃帚製作過程新竹縣寶山鄉處處丘陵,海拔介於十五至二四○公尺,土質適合竹子生長,放眼看到的都是優雅翠綠的竹影。民國五十至六十年間是竹掃帚的黃金時代,對於全台灣各縣市大街小巷的環境整潔有了卓越的貢獻。綑綁竹掃帚的產業蔚為一時的盛況,幾乎不分大街小巷人手一把,經由竹掃帚掃除塵埃,讓街道上煥然一新。新竹兩位田師傅堅持使用天然原料,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竹竿、竹篾是製作掃把的主要材料。從上山砍竹子到收集的竹枝竹葉,充分利用竹子的各部位, 一經巧手,華麗變身,化為一支支擁有蓬鬆帚身的清潔神器。拍攝地點:新竹縣寶山鄉掃帚職人:田俊雄
桂竹掃帚 工具及材料
圖中工具、材料為:鋸子、柴刀、竹竿、竹篾。新竹縣寶山鄉盛產桂竹,紮綁桂竹掃把曾經是當地盛極一時的手工業,也是二十年前常可看到的家庭副業。早期製作竹掃把主要憑藉手工,所需基本工具只需鋸子和柴刀,許多村民趁著農暇製作竹掃把貼補家用,也有人專以竹掃把為業,撐持一家溫飽。現在市面上的竹掃把為求速簡,常以鐵絲為綁材,但田氏叔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堅持使用天然原料,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竹竿、竹篾是製作掃把的主要材料。從上山砍竹子到收集的竹枝竹葉,充分利用竹子的各部位, 一經巧手,華麗變身,化為一支支擁有蓬鬆帚身的清潔神器。這種純手工編作而成竹掃帚,就是找不到一根完全一模一樣的,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會依照使用的習慣完全量身打造,呈現各式各樣的造型。
桂竹掃帚 工具及材料
製作前需備料,圖為製作掃把的相關零件:材料:桂竹掃把各部位的零件。前人極盡巧思,充分利用竹子,以至於竹子從頭到腳無一寸無用處,生活中竹子的身影無所不在,活竹成林為籬,清晨採筍上桌變佳餚,竹葉包粽或編笠,竹管起厝或結筏,最常見而簡易的用途是以通直的竹竿晾衣,複雜而精細的加工則魔法似地將竹子組編成桌椅籃簍,乍看之下毫無用處的細枝細葉也能紮成效率極高的掃具,在燒大灶的時代枯葉更是理想的火種。竹子自古與常民生活緊密結合,仔細一想,不禁令人因其滲入日常食衣住行之深廣而感到驚訝,想不出有什麼植物可以和它一較高下。每年四月至六月適逢桂竹筍期,此時不伐竹,既保護竹筍,竹枝也能長得好,每逢筍期前後,製帚人家總要比平常儲備更多枝葉。作為掃把重要原料的竹枝竹葉以舊枝老葉為佳,容易採摘又不易脫落,因此筍期結束後的竹枝堪稱上材。
桂竹掃帚 使用方式1
使用方式比起拖把等其他清掃用具,竹掃把在我們的記憶裡似乎佔有特別的位置。大家一定都還記得學生時代在校園裡掃落葉掃水溝的情景,每一個班級的掃具櫃裡都有兩、三支竹掃把,在塑膠掃把還不普及的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少不了一支竹掃把。想必也沒有人不知竹掃把這種從不用來清掃室內的掃把。除一般使用方式外,田俊雄姪子田煥禎特別示範竹掃把用於清掃市場的菜葉堆時,宜將掃把竹柄置於肚臍處,雙手握住竹柄向前推,較為省力且更好用。田氏叔侄提醒掃把不用時掃面要朝上,「就是讓掃把倒立啦,不然會變形。」保持乾燥也很重要,「千萬不能讓掃把淋雨,最好不要碰水,潮濕容易使細小的枝條脫落。」他們靠著竹掃把養活一家人,一生與其為伍,從諄諄交代的「使用須知」不難看出叔侄倆對待竹掃把有如親人,殷切之情有如拂過深密竹林的清風,縷縷不絕。
桂竹掃帚 使用方式2
使用方式2竹掃把曾經是農夫的好幫手,也是家家戶戶重要的清潔工具。從前割稻白天曬穀,一到傍晚收穀就要用到竹掃把,竹掃把掃面寬,細枝細葉用來掃穀省力又有效率,是農夫的好幫手,掃舊耗損後還能掃溝掃地。後來稻穀不再露天曝曬,也就不需要掃穀,功能隨之迅速局限於單純的環境清潔,大數量訂單的來源只剩下縣市環保局。公家單位採購的首要考量為價格,為因應現實需求,竹掃把的尺寸也跟萎縮的市場一樣變小了。即使現今科技進步,塑膠製品取代許多傳統掃具,竹掃把仍未遭到淘汰,主要的原因就是韌性適中,不易鬆散,不易腐爛。如果只用一句話來描述竹掃把,那一定是「耐用」,打掃庭院以及地面垃圾的功效遠比塑膠製品為佳,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加上對環境友善,符合環保潮流,因此仍有廣泛的愛用者。
桂竹掃帚 職人與鄉親
田俊雄(左四)與太太(左二)和叔叔田煥禎(左三)及鄉親合影。竹子與我們的生活如此親近,與竹子相關的產業也遍布台灣各地。新竹寶山盛產桂竹,編綁掃把曾經是當地盛極一時的手工業,有的村民趁著農暇製作竹掃把貼補家用,也有人專以竹掃把為業,撐持一家溫飽。田俊雄和田煥禎這一對竹掃把達人,一輩子與竹掃把為伍。從小幫忙綁掃把,在一支竹掃把批發價僅四角的年代,從上山收集竹枝到編綁掃把,甚至肩挑成品徒步走到新竹市,古城東西南北門繞一圈找買主,從小規模自產自銷,到前往中國設廠大量製造,竹掃把產業的興衰他們都經歷過,關於竹掃把的一切,他們無所不知。雖然大概十年前起不再從事專業的製作販售,但他們沒有拋開竹掃把,讓這門手藝得以流傳。田煥禎成立社區協會,為首任理事長,一方面傳承手藝,一方面凝聚社區向心力,教學不藏私,希望竹掃把成為活絡社區的產業。
桂竹掃帚職人 - 田俊雄
田俊雄。民國三十年次。新竹寶山人。生於一九四一年的寶山農家,家有地產,主業種稻,住家四周桂竹林立,從祖父母那一代開始,就趁著農閒編製竹掃把貼補家用。國小開始幫忙家裡採集竹葉、綁掃把,國小畢業開始挑貨到新竹賣,在一支竹掃把批發價僅四角的年代,從上山收集竹枝到編綁掃把,甚至肩挑成品徒步走到新竹市,古城東西南北門繞一圈找買主。民國六、七十年後沒有種田,將主業轉為製作竹掃把。自家有竹林(三甲多),因自家生產的竹子不夠用而買別人砍竹的竹葉,從小規模開始自產自銷,並前往中國設廠大量製造。當年的掃把分工是像生產線一樣,每個人都是做局部零件,組裝還是由自己來處理。現在已無製作、只做家裡用的,家裡一支使用兩三個月。
桂竹掃帚職人 - 田煥禎
田煥禎。民國四十三年次。新竹寶山人。以輩分論,田煥禎是田俊雄的「叔叔」,更早成為竹掃把製作專業戶。田煥禎家裡沒有田地,從父親那一輩起綁掃把就是主要的家庭經濟來源,他從小幫忙上山撿竹,耳濡目染,國中就學會製作竹掃把,從原料到成品,每一個步驟都熟悉,經驗與能力一年比一年豐富深厚,並研發相關輔助工具,讓紮綁竹枝變得輕易省力,成年後以做掃把為主業,跨海到大陸設廠,甚至到中國廣東和湖南設廠。田煥禎一輩子與竹掃把為伍,關於竹掃把的一切,無所不知。大概十年前起不再從事專業的製作販售,最近一次上山採竹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但他沒有拋開竹掃把,偶爾綁幾支自用,也尋求另一條出路讓這門手藝得以流傳。田煥禎成立社區協會,為首任理事長,一方面傳承手藝,一方面也凝聚社區向心力,希望竹掃把成為活絡社區的產業。
桂竹掃帚工具 腳踏式夾具
桂竹掃帚遵依古法用柴刀手剖竹為篾。竹竿、竹篾是製作掃把的主要材料。製作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圖為腳踏式夾具,由資深掃帚達人田煥禎設計製作。紮綁竹掃把主要憑藉手工,首先揀齊枝葉,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細小的枝椏要朝向同一面,也就是接觸地面的掃面,再來才是綁紮成束。將竹支綁成小束向來是徒手進行,專靠巧勁,不是輕鬆的工作,集小束若干合為一束,尤其需要長年經驗累積的功力,田俊雄年輕時一晚能綁五、六十束,而田煥禎兩手厚繭,無疑是多年功力的具體體現。在竹掃把產業的黃金年代,成品往往供不應求,需求數量因之十分龐大,獨力完成耗時耗力,改成採取分工方式。大量製造生產的過程,需要分工製造組裝成器,就像工廠的生產線,每個人各自負責一部分組件,最後再加以組裝。為了省時省力以降低成本,田煥禎按實際需求研發出束緊竹枝的鐵夾,利用腳踏式的夾具,讓竹枝不易脫落,這項輔助工具不但大幅提升效率,也讓竹掃把的品質更加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