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平鎮 臺灣蘆竹掃帚
東勢庄的掃把起初自做自售的多,東勢庄的曾宏凱小時候就常常看到婦女、小孩揪伴,用扁擔挑著掃把,到中壢市區沿路叫賣。後來需求量大,產量比較穩定了,就有商人主動來收購。他還提到:「最盛時期,民國四十幾年時,一支蘆竹掃把大概批發價五角,當時一個男人幫人割稻子,一個工人一天工錢十五元,所以比較起來紮掃把好賺很多。」 在掃把價格最好的時期,「家庭即工廠」,有田可耕的農戶利用農閒兼著做,貼補家用,沒田可耕的人家就專職做,當時應運而生了一些產值超高,全家一天可以紮出兩百支掃把的專業戶。在質量兼備的條件下,東勢庄吸引了遠近盤商前來收購,賣到鄰近的都市中壢,甚至集中運到中壢火車站,再經由火車運銷到台北各地,掃把發展成一項穩定的產業,當時鐵路局、機關、學校很多都使用東勢庄的掃把。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10/23。
- 在地知識
- 清潔用品
- 傳統工藝
材料 臺灣蘆竹
臺灣蘆竹 (Arundo formosana Hack.)禾本科 Poaceae俗名:臺灣蘆竹、掃把草、泥竹仔產地:全島中低海拔裸露之岩壁、岩石縫隙或邊坡。分布:臺灣特有種。用途:根莖發達,可加工製成各種玩偶或工藝品,外型美觀別緻且非常富有鄉土氣息。莖桿及葉可製作成掃帚或作為傳統屋子的屋頂覆蓋物,亦可製成高級紙張。性狀: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具有發達的根莖,稈長50-200 cm,中空,懸垂向下。葉片長度10-20 cm,寬1-2 cm,葉基被有長絲狀毛,葉舌膜質,邊緣具有微毛,背面被刺毛。秋冬季節,由稈頂抽出淡黃色大型之圓錐花序,長20-30 cm;小穗長 0.4-0.7 cm,通常含 3 朵小花,小花褐色;最上位小花很小;穎近革質,3-4 條脈;外穎長約 0.3 cm,先端銳尖;內穎長約 0.4 cm,先端漸狹;外稃長約 0.5 cm,5 條脈,三角形,先端具長芒,基部背面被絲狀毛;內稃長約 0.3 cm,背面具 2 條稜脊,邊緣被細刺毛,先端微凹裂;鱗被 2 枚,脈明顯,先端截形。穎果長約0.4 cm。
材料 臺灣蘆竹
臺灣蘆竹本種由奧地利禾本科專家Eduard Hackel於1899所命名,種小名formosana為福爾摩沙之意,為臺灣特有種的禾本科植物。臺灣蘆竹分布範圍廣泛從海邊至1,800 m山區皆有分布,其適應力強,在貧瘠、乾旱之礫石層中仍然生長良好,總成群生於崖壁、石縫或岩壁上,是這個環境中最常見的植物之一,臺灣因為位於北半球,南向坡較北向坡吸收更多的輻射量,也因此南向坡較為乾燥,而臺灣蘆竹則是偏好南向坡環境,同時也是乾生演替系列中最前期之植物。臺灣蘆竹的纖維容易漂染,且不容易斷裂是高級用紙的紙漿材料。葉片曬乾後可用來編織器具,加工後亦可作手工藝、裝飾品等。客家族群及近山族群常利用乾燥的花梗及花序則製作成很好的掃把,這是在臺灣掃把植物材料採集危險度較高的種類,主因其生長多位於山壁,在採摘的過程中容易有落石砸傷的問題產生,另外由於臺灣蘆竹生育地附近植物多生長茂密,生育地排水良好,地上容易有大大小小的坑洞,也讓對於環境不熟悉的民眾,可能因地形不熟悉的關係產生受傷風險。
臺灣蘆竹掃帚 備料1
備料-1:上山採收臺灣蘆竹東勢庄人採集蘆竹都往平鎮東南邊的淺山地區去。老職人曾義深先生說:「我們東勢庄沒有山,蘆竹這種東西要山上才有,或是說要山地的才漂亮,也才夠多可採,所以大人都去靠近桃園、新竹這一帶的淺山地區,像是鄰近的龍潭、大溪、楊梅、新埔、北埔、峨嵋、竹東都有。」採集蘆竹都是男人成群結隊一起行動,常見以四到五位一組,或八到十人的大陣仗,很少有人單獨行事,一方面因進山風險高,以安全考量,有伴可互相照應,一方面經濟考量,人多可分攤雇車載運蘆竹的費用。通常一隊人馬浩浩蕩蕩一去就是好幾天,包袱裡除了刀具、換洗衣物、蚊帳、還會有解決吃食的簡單炊具、米、醬菜、魚乾、菜脯、豆豉等,住宿則就近找土地公廟、涼亭、荒廢空屋或磚窯場、瓦窯場打尖,有時也向山上人家借宿,運氣好的,遇到山上人家正在辦喜事,也會受到熱情款待。
臺灣蘆竹掃帚 備料2
備料-2:綑紮採收下來的臺灣蘆竹臺灣蘆竹生長多位於山壁,在採摘的過程中容易有落石砸傷的問題產生,另外由於臺灣蘆竹生育地附近植物多生長茂密,生育地排水良好,地上容易有大大小小的坑洞,也讓對於環境不熟悉的民眾,可能因地形不熟悉的關係產生受傷風險。「上山斬草(割草),最怕遇到毒蛇! 聽長一輩的人講,割好的草一把一把要先綑紮成一大綑方便載運,就有人不小心把蛇捆紮進去也不知道,搬運時被咬到,或是回到家裡要鋪開來曬時才發現有蛇,這很危險。另外就是怕卡車超載翻車,這種意外也有聽過。」老職人曾義深小時候沒跟過大人上山割草,但大人茶餘飯後常聊的割草當年勇和紮掃把軼事,也成了整個庄頭的口傳文化了。「我們這裡以前流傳東勢有三奇:耕田奇-曾琪山,他耕的田最多;木相奇-曾澄祈,他是木匠,也是製犁耙的老宗師,還有一個就是掃把奇-曾新奇,紮掃把的技藝他最厲害。」曾義深說。
臺灣蘆竹掃帚 備料3
備料-3:採集月桃紮掃把另外還有一個重要材料--月桃。月桃是農村常見的植物,薑科的月桃,塊莖、假莖、嫩莖、葉子、種子都各有用途,客家人取其葉包粽子或蒸粄墊盛用,堅韌的葉鞘纖維也可當繩子用。有些地方綁紮掃把是用竹篾或鐵絲,東勢則一直都習慣用月桃葉鞘,「這是我們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們掃把的特色。」老職人曾義深略帶靦腆但驕傲地強調。雖然不需要特意種植,東勢庄裡也隨處可見,但曾義深說,平地的月桃葉鞘韌性不足,還是要到山上採集野生的才堪用。通常男人上山採蘆竹也順道採月桃,採回來後經過三天日曬乾燥,就是很好用的紮掃把用繩。曾義深說:「綁紮的部分,我們東勢用的是狗薑(月桃),割取狗薑的硬鞘,用樹槌(木槌)槌過,曬個兩三天就可以用。狗薑葉鞘相當堅韌,用來綁掃把盡耐(很牢固)。」
臺灣蘆竹掃帚 備料4
備料-4:除去月桃葉子部分,用木搥槌打葉鞘,保留鞘皮纖維。月桃是常見的植物,其用處非常廣,葉子的部分可以用來包裹食物、當盛裝物或墊盛用。葉鞘部分還可以拿來做繩子。在許多台灣原住民族的工藝中,月桃是常見到的編織材料,因為比起黃藤、香蕉絲、黃麻、竹子……等編織用的纖維植物,月桃的取得容易許多,作法也相較簡單許多。月桃的纖維韌性夠,做出來的繩子不易斷,不過耐久性較差一些,所以以前老人家要包粽子、包食物或需要繩子綁東西,就會去採月桃,老人家說,用月桃葉包的食物不容易壞。一般人常會將月桃的葉鞘誤會為莖部,但其實它真正的嫩莖,得要撥開層層葉鞘的包裹才看得見。這一層層葉鞘包出的假莖,是很優秀的纖維材料。先除去月桃葉子部分,用木搥槌打葉鞘,保留鞘皮纖維,撕開之後曬乾,就可以當繩子了。
臺灣蘆竹掃帚 備料5
備料-5:經過三天日曬的臺灣蘆竹辛苦採收回來的臺灣蘆竹要先經過充分曬乾後才能製作掃把,通常會在田埂、禾埕或門庭前曬蘆竹,一般都是由婦女和小孩包辦日曬的工作,這時整個庄裡瀰漫著臺灣蘆竹的特殊清香氣味,而日曬的過程需要定期攤平翻面,以確保完全曬乾無誤,避免日後使用時發霉。若遇到下雨或陰濕的天氣,則需要等好天氣再拿出來曬太陽,一般來說經過兩三天的曝曬乾燥就可以了。月桃葉鞘則用木槌敲打過,經過三天日曬會變得相當堅韌,就是很好用的紮掃把用繩,用來綁掃把很牢固。通常曬乾後的臺灣蘆竹會將老葉先行摘除,並在葉稈進行綑綁,葉稈的長度約略50-70 cm之間,尾端的嫩葉留存下來,葉稈上進行數次的綑綁,再將掃把頭進行適當的修剪,就成為了一隻好用的臺灣蘆竹掃帚,適用於室內外進行清掃的工作。
臺灣蘆竹掃帚 備料6
備料-6:製作竹籤2支竹片削成一端尖一端平的竹籤,寬約2公分,一長一短,長度長的約35公分,短的約10公分。事前的準備工作除了採集臺灣蘆竹和月桃葉,將其曬乾之外,還要另外砍取竹子,將其削成竹籤。竹籤的作法是先將竹子砍下後,去除所有竹枝和竹葉,再取下一截竹管,長度約35公分左右,用柴刀將竹管劈開成兩半,再劈成寬約2cm的長竹片,再將竹片削成一端尖一端平的竹籤。削竹籤時,竹片下方端需固定於一石頭或木頭平面上,一手握住竹片上方端保持穩定不晃動,另一手握住柴刀,由竹片的上端慢慢地往下削尖。其技巧就是,有竹皮那一面不削,剩餘的其他三面皆要由上往下削平整並到下方處再削尖。要製作兩支竹籤,一支長的竹籤長度約35公分,另一支短的竹籤長度約10公分。長的竹籤,是要作為掃帚柄身骨架,強化掃帚柄部的支撐。短的竹籤,是以45度角斜插入綁紮處,並以柴刀敲入貫穿,用來增加掃帚撐持硬度。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1
工序1: 揀枝。揀選蘆竹時,順便將枝梗部位的葉子摘除。製作蘆竹掃帚有好幾道工序,其工序如下:1.揀選數支長短相當的蘆竹,以月桃捻繩綁紮成一束,共需五束。2.取兩束蘆竹束,先以柴刀背施力增加緊實度再以月桃捻繩緊緊綁紮。3~5每加入一束蘆竹束,就重複上述工序。重複3次。6.沿蘆竹葉的羽部往柄部捆紮五道,每道捆紮時,摻入數支去葉的蘆竹梗,以加強柄部的堅硬度。每道用力拉緊捆紮好,將繩頭夾進柄部中央,再繞圈穿出,將繩頭藏入柄部,使其不易鬆脫。7.視所需柄長,以柴刀剁斷柄部尾端多餘蘆竹梗,修整柄端。8.以柴刀切斷多餘月桃繩頭。9.雙手把掃把羽尾往兩邊成扇形展開,切掉羽尾多餘部分,修整掃把羽尾成圓弧扇形。10.修整掃把柄上突出會刺手不平整的部份。11.取長竹籤,尖端插入掃把柄中央,柄端向下,雙手握住柄身,將竹籤用力敲入柄身,作為柄身骨架,強化柄部的支撐。12.取短竹籤,尖端以斜45度角插入五束綁紮處,並以柴刀敲入貫穿。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2
工序-2: 整理成束揀選十餘支長短相當的蘆竹唯一束。製作蘆竹掃帚有好幾道工序,從排列、捆紮、修整、安裝把手,每個動作都要非常確實,掃把才會好掃、耐用。要如何製作一把擁有自己的長短、粗細、堅硬或柔軟,更具溫度與使用價值的掃帚。我們請了桃園平鎮東勢「掃把庄」在地職人曾義深先生來示範傳統技藝。首先要先將已經曬乾的臺灣蘆竹進行挑選,把數支長短相當的蘆竹排列整齊集成一束。揀選的同時還要一邊去除蘆竹的外皮和岔枝,另外還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枝梗部位的葉子都要將其摘除,而尖端的葉子要留存下來,所以看似輕鬆簡單的對齊排列動作,對初學者來說並不容易。曾義深先生很熟練地一下就完成,他解說其技巧就是以蘆竹的尖端對齊一致為主,梗部長度可先不用考慮,有些過長的蘆竹只要折成兩半就都能利用。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3
工序-3: 搓月桃繩取月桃梗皮,在右小腿上以右掌反覆搓揉,捻成繩索。將月桃捻成細繩的製作方法是,先取一小搓曬乾成條狀的月桃鞘皮纖維(約2~3條細絲),放在右小腿上,用右手掌心壓住,另一手拉緊,用右手掌心在右腿上反覆前後的搓揉,慢慢地纖維就會捻成了線狀的繩索。看著職人曾義深的示範,原本細絲狀的月桃鞘皮纖維,再經過曾義深三兩下揉捻後,馬上就成了可紮綁掃帚的細繩索。雖然說做法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其實搓揉過程手要一直很有力的邊搓邊壓,這樣捻出來的細繩才會漂亮不毛躁。曬乾後的月桃纖維韌性夠,做出來的繩子不易斷,除了可紮綁掃帚之外,也可以用來做牛繩,或是做為固定船的繩子,綁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以前的農村婦女大多會捻繩,一開始學習時常會把腿弄得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年輕人幾乎都不會捻繩的技巧,捻繩已成為許多老一輩的回憶。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4
工序-4:以月桃繩捆紮成單束把數支長短相當的蘆竹排列整齊後,以月桃葉鞘捻繩綁紮,集成一束,總共需要紮綁五束。老職人曾義深先生一邊快速熟練地示範動作,一邊解說技巧,還提到當時有些地方綁紮掃把是用竹篾或鐵絲,東勢則一直都習慣用月桃葉鞘,「這是我們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們掃把的特色。」老職人曾義深略帶靦腆但驕傲地強調。雖然月桃不需要特意種植,東勢庄裡也隨處可見,但曾義深先生說,平地的月桃葉鞘韌性不足,還是要到山上採集野生的才堪用。通常男人上山採蘆竹也順道採月桃,採回來後經過三天日曬乾燥,就是很好用的紮掃把用繩。曾義深說:「綁紮的部分,我們東勢用的是狗薑(月桃),割取狗薑的硬鞘,用樹槌(木槌)槌過,曬個兩三天就可以用。狗薑葉鞘當堅韌,用來綁掃把盡耐(很牢固)。」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5
工序-5: 開始組合,並以柴刀背敲擊增加緊實度完成月桃捻繩紮綁五束蘆竹束之後,就要開始進入綑綁蘆竹掃帚的重頭戲了。接下來捆紮動作的步驟就是先兩束蘆竹束綁一起,接著二束蘆竹束加一束蘆竹束綁一起,三束蘆竹束加一束蘆竹束綁一起,四束蘆竹束加一束蘆竹束綁一起,最後五束蘆竹束都綁在一起的,像繞口令一樣看似簡單地一直重複動作,但越來越大束就越來越難握緊也越來越難捆紮。曾義深說用月桃捻繩將蘆竹束捆緊需要花費非常大的力氣,是製作蘆竹掃帚最吃力的部分。還好老職人曾義深傳授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小技巧,就是每次捆紮前都先用柴刀刀背施力敲打蘆竹束的綑紮處,此動作的功能就是為了增加蘆竹束的緊實度,讓蘆竹束之間更密合,然後再用力拉緊月桃捻繩時,比較好操作,也比較容易將蘆竹束綑綁在一起。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6
工序-6:繼續組合加入第四束,其綁繩的位置要與第一束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約1cm,並重複工序,四束捆紮的位置漸次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約2-3cm。綑綁動作是製作蘆竹掃帚的所有工序中最吃力的部分。因為將掃帚草捆綁起來需要花費很多力氣,還必須因應掃帚草的粗細來調整力道和捆綁的鬆緊。首先取兩束蘆竹束,用柴刀背施力敲打蘆竹束增加緊實度,再以月桃捻繩用力緊緊地將兩束綑綁在一起。加入第三束蘆竹束,重複上述工序。然後將三把紮緊的蘆竹束均列整齊,調整一下高度。加入第四束蘆竹束,其綁繩的位置要與第一束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約1cm,並重複工序,四束捆紮的位置漸次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約2-3cm。加入第五束蘆竹束,其綁繩的位置要與第一束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約2cm,把第五束扳往與其他四束反向,展開成一個扇形,並重複工序,五束捆紮的位置漸次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約3-5cm。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7
工序-7:完成第五束綑紮加入第五束已紮好的蘆竹,與第一束往掃把柄錯開約2cm,把第五束扳往與其他四束反向,展開成一個扇形,並重複工序,捆紮位置漸次往掃把柄錯開約3-5cm捆紮動作不難,其捆紮的步驟就是先兩束綁一起,接著二加一,三加一,四加一,最後五束是綁在一起的,並一直重複工序。但用月桃捻繩將蘆竹束捆緊需要花費很多力氣,是製作蘆竹掃帚較吃力的部分。而捆紮過程有許多小細節要注意,特別提出說明:1.每次只能加入一束蘆竹束。2.每次捆紮前都要用柴刀背施力敲打蘆竹束的稍部,目的是為了增加其緊實度。3.每次捆紮時都要用力拉緊。4.每次捆紮後都要調整一下高度使其整齊。5.每次加入一束蘆竹束,其綁繩的位置要與上一束錯開,間隔約1cm。要特別注意的是捆紮的位置,每個綁繩位置是以階梯狀排列都不可重疊,每次新的綁繩位置都要漸次往下(往掃把柄方向)錯開間隔約1cm。將以上每個步驟都確實做好,紮起來的掃把就會好看又耐用。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8
工序-8:綑紮把手,沿著柄以月桃繩捆紮五道,每道捆紮間,將蘆竹梗插入柄中加強。製作掃把握柄桿的部分,也是以月桃葉鞘捻繩來捆紮蘆竹梗,沿著蘆竹葉的羽部往柄部漸次往下,分別捆紮五至六道,每道捆紮位置都不重疊,間距約8到12公分左右。每道捆紮同時要加入數支已去葉的蘆竹梗,用來加強握柄處的堅硬度。每道捆紮都須把月桃繩頭用力拉緊、絞捻,將月桃繩頭夾進蘆竹梗的中央之後,再繞圈穿出,並將繩頭藏入柄部,如此做法較不易鬆脫。接下來就視個人所需來決定掃把握柄桿長度,以柴刀剁斷柄部尾端多餘蘆竹梗,通常桿的長度約略再50-70 cm之間,柄端要修整齊平或成圓弧狀皆可以。最後雙手把掃把羽尾往兩邊成扇形展開,切掉羽尾多餘部分,修整掃把羽尾成圓弧扇形。再以柴刀將多餘的月桃繩頭切斷並將掃把柄上突出會刺手不平整的部份修整。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9
工序-9:月桃繩的繩頭處理台灣其他地區傳統綁紮掃把大多是採用竹篾,而東勢庄自古以來就一直都習慣用月桃葉鞘,以月桃葉鞘捻繩綁紮也就成了東勢蘆竹掃把的特色,老職人曾義深一直維持這個傳統。雖然東勢庄裡月桃隨處可見,但曾義深說平地的月桃葉鞘韌性不足,還是堅持要到山上採集野生的月桃纖維韌性才堪用。月桃比起黃藤、香蕉絲、黃麻、竹子……等纖維植物,月桃的取得容易許多,作法也相較簡單許多。採收回來後用木搥槌打葉鞘,保留鞘皮纖維,經過三天日曬乾燥,纖維韌性夠,揉捻出來的繩子不易斷,是很好用的紮掃把用繩。現在市面上的掃把為求速簡,大多以鐵絲或塑膠繩為綁材,自然材質的綁繩已很少見。用月桃葉鞘捻繩綁紮桿柄時,要把月桃繩頭拉緊、絞捻、夾進蘆竹梗裡再繞圈穿出,使其不易脫落。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10
工序-10:修齊把柄自製手工掃把的好處就是大小長短都可隨個人喜好調整。掃把握柄桿的長度可依照個人所需而決定,通常一般所見掃把握柄的長度約略在50-70 公分之間,現在也有許多另類的文創商品製作小型的掃帚,握柄長度為10-20公分,適用於清掃桌面或塌塌米。決定好握柄長度就可以用柴刀剁斷柄部尾端多餘的蘆竹梗,柄端要修整齊,切掉的部分留下可當補強梗用。掃把握柄桿用月桃葉鞘捻繩進行數次的綑綁,每道捆紮同時,就加入數支去葉的蘆竹梗,用來加強柄部的堅硬度。每道捆紮位置要平均間距不重疊。每道都須把月桃繩頭用力拉緊、絞捻、將繩頭夾進蘆竹梗中央之後,再繞圈穿出,並將繩頭藏入柄部,使其不易鬆脫,多餘月桃繩頭用柴刀切斷。柄上突出會刺手不平整的部份用柴刀修整。
臺灣蘆竹掃帚 工序11
工序-11:將蘆竹束向左右撐開製作手工掃把的原理大致相同,老職人曾義深先生除了蘆竹掃把也會製作蘆葦掃把,他說當時東勢這兩種掃把都有做,在那個只有天然材質手工掃把的時代,蘆竹掃把比蘆葦掃把便宜,價格上差了有兩倍之譜。但因為蘆葦的取材有季節性,每年一定要到冬節邊(客語:農曆十一月到次年正月)才可採來做掃把,這限制了它的產量,而臺灣蘆竹四時皆可採,一年當中任何時候都可紮掃把賺外快,因此紮蘆竹掃把成了東勢庄家戶的經濟來源之一。曾義深先生提到一樁趣事正足以證明 :「有人在年關前幾天,大概年二十七吧,問紮掃把的人家,你們家過年的豬肉、拜爺的東西(拜拜的祭品)買了沒? 這家人竟然回:還沒呢,還掛在山上!」意思是要等到去山上割蘆竹,做了掃把賣才有錢過年啊!雖然可能是句玩笑話,但紮掃把賺來的現金補貼,的確或多或少改善了東勢農家人捉襟見肘的窮苦生活。
臺灣蘆竹掃帚 成品
東勢庄的蘆竹掃把完成品東勢庄的掃把起初自做自售的多,東勢庄的曾宏凱小時候就常常看到婦女、小孩揪伴,用扁擔挑著掃把,到中壢市區沿路叫賣。後來需求量大,產量比較穩定了,就有商人主動來收購。他還提到:「最盛時期,民國四十幾年時,一支蘆竹掃把大概批發價五角,當時一個男人幫人割稻子,一個工人一天工錢十五元,所以比較起來紮掃把好賺很多。」在掃把價格最好的時期,「家庭即工廠」,有田可耕的農戶利用農閒兼著做,貼補家用,沒田可耕的人家就專職做,當時應運而生了一些產值超高,全家一天可以紮出兩百支掃把的專業戶。在質量兼備的條件下,東勢庄吸引了遠近盤商前來收購,賣到鄰近的都市中壢,甚至集中運到中壢火車站,再經由火車運銷到台北各地,掃把發展成一項穩定的產業,當時鐵路局、機關、學校很多都使用東勢庄的掃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