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馬干部落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 2022/09/19
Kasavakan(射馬干)部落位於今臺東市建和里,多數居民以卑南族人為主,其他則多為早期西部移民。居民原以種稻、植蔗為主,約1980年代因政府推廣轉作釋迦、香蕉,今多種釋迦、香蕉及菊花。 Kasavakan 部落的舊社「建東」,又稱「原藤」、或「蘿藤會社」,起因昭和10年(1935)間,在日本南進政策下,東部地區成為熱帶性栽植業的重要實驗地,開始栽種毒魚藤、菸草,推廣樹薯種植。當時在此區設立南台灣蒂利斯農場,以栽種毒魚藤為主。其用法為將藤根部搗碎,放入水中毒魚。 Kasavakan族人遷離舊社後,有西部移民進駐,今建東居民多卑南族人及外省籍的退役軍人文字範本,另有雲林、彰化來的福佬人和聚集在公路旁另成一區的新竹客家人。在卑南族的民族食用植物中,除了常見的小米、陸稻外,像是小萊豆、胡麻、臺灣胡椒、海州常山等都曾是卑南族重要的山野食材,並以煮燙、燉稀飯等方式食用。 * * * 資料貢獻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題編輯單位: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推動中心編輯,個別被編輯素材得點擊鏈結至原頁面閱讀出處資訊,若有轉載利用之需求,請依各編輯素材之授權與限制範圍之指示,2022/09/19。
- 常民品味
- 部落傳統飲食
- 可食記憶
- 射馬干
- 東台灣
- Kasava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