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追尋煤礦的記憶足跡】11/10平溪瑞芳區礦業文化之旅精彩回顧-1
normal.: 僅限公開瀏覽

【追尋煤礦的記憶足跡】11/10平溪瑞芳區礦業文化之旅精彩回顧

嘿,文化探險愛好者!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帶領下,我們開展了一段難忘的平溪瑞芳區礦業文化探索之旅。這次旅程不僅是一次對臺灣煤礦歷史的探索,更是一個深入臺灣文化脈絡的體驗。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的王新衡老師以豐富的知識帶領大家穿梭於礦業的過去與現在,讓我們深刻體會礦工與礦主的生活,以及礦業生產的多重面向。從移動流動的礦工礦主的生活,到礦務和礦業生產的日常,再到深入礦工的生活與情誼,王老師的講述讓這趟旅程充滿了學問與感動。

感謝周朝南理事長的參與解說,一位真正的礦業文化活字典,他的親身口述歷史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礦工的辛勞與情感。他帶著我們走訪了瑞三本坑的坑口遺址,並參觀了由末代礦工守護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在這裡我們見證了「沒記憶」如何轉變成「煤記憶」,並感受到礦業文化與地方創生的重要性。

在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龔俊逸館長的返國與對博物館的經營,以及朱健炫老師的攝影藝術,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臺灣礦業文化的理解。在園區我們還搭乘體驗了台灣採礦年代的珍寶——「獨眼小僧」電動機關車頭。這不僅是一段機械的歷史,更是對那個時代的致敬。

這些故事與經歷,正是國家文化記憶庫所倡導的——保存與傳承臺灣豐富的文化記憶,讓每個人的經驗與故事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這次的旅程不僅是對臺灣礦業文化的一次回顧,更是對我們共同文化記憶的再認識。感謝每一位參與者的熱情與好奇心,使這次的文化之旅更加精彩。

附上平溪瑞芳區礦業文化之旅中捕捉的一些珍貴瞬間,讓大家再次回味這次難忘的文化探索。從歷史的記憶到現場的活動,這些照片將帶您穿越時空,一同體驗這次的文化之旅。

資料授權資料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