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續生態】苗栗縣獅潭鄉曬竹殼

素材連結


素材連結


這些照片攝於1960年代苗栗縣獅潭鄉,農民正在廣場上曬竹殼(或稱竹籜),經過陽光曝曬的竹殼能把竹葉清香「鎖」進葉片中,等到後續加熱蒸煮,竹葉的香氣就更能滲入客家粽子等食材中,這些曬乾的竹殼可用來作斗笠,或是包粽子、包豆腐乾等食物包裝材料,在塑膠袋及保鮮膜尚未普及的年代,比起現代的可分解式包裝,這樣的做法是不是相對更自然也很環保呢?
曬竹殼的地方是當年的義民廟廣場,農民們從竹林撿回竹子的殼,經過曬乾等工序再賣出去,能賺取外快。由於竹殼透風的特性,包裝食物較不容易腐敗,形同當時的保鮮膜,綠竹普遍拿來包裝食物,桂竹能製成笠帽,當時獅潭盛產桂竹,曬竹殼則是當時常見的地方產業。



資料授權資料授權: CC0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