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詩人周夢蝶

詩人周夢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從繪畫轉而學習攝影的林柏樑(1952-),因為受贈自繪畫啟蒙席德進老師的一捲底片開啟了他長達40年的攝影自習之路,他曾說:「攝影本身就會說話,時間愈久說的話愈多。」從紀實攝影的長年經驗中累積對於影像的強烈感受力。林柏樑的作家身影肖像系列作品係1998至2001年受文資中心委託拍攝「文學的容顏:臺灣作家群像攝影」透過鏡頭敏銳的觀察理解文學名家的特質與情緒,充分抽離攝影與文學中的光影及文字,透過文學家身邊的事物建構獨特環境狀態,創造出主題人物置中的焦點構圖,並與被攝者多樣性的互動呈現文學家真實的眼神、表情及性格等影像語彙,形構具有個人特色的肖像照。周夢蝶(1920-2014),生於1921年河南淅川,原名周起述,筆名周夢蝶係源自莊周夢蝶,表達對自由的無限嚮往。他從當兵開始寫詩,後加入「藍星詩社」,歷經20年時光在武昌街明星咖啡屋騎樓廊柱下擺設書攤,卻經常自顧閱讀、打盹,或離開書攤至咖啡館或公園,留下讀者自行投錢買書,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隨心所欲,淡泊紅塵俗世。林柏樑所拍攝的周夢蝶,背景並非長年擺設的武昌街書攤,而是在林柏樑工作室中,讓適逢八十歲瘦弱的周夢蝶坐在木椅上,身體微向左側,捕捉自右方午後陽光灑入工作室的窗邊一角,自然光影形構出環境物件的光影,環繞著周夢蝶看似拘謹且有禮的身軀剪影,呼應著畫面正中央顯露出堅定而恬靜的神情。欲求淡薄,如他詩所說,「我是一冊憂愁的稿本,沒有憤怒,不知嫉妒地活下去,這是我的命運」,可見其清苦生活帶來更深厚的詩學能量。 出處:趙欣怡,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詩人周夢蝶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200001563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林柏樑
日期
年代: 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