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旨在探討反攻復國時期,軍隊後勤補給的方法。作者認為因應反攻戰爭,須培養戰時經濟潛力,實施軍需工業動員,減少民間需要,以轉為軍用,以全民力、全物資作為支援此總體戰的基礎。後勤組織的編組上,力求後勤作業能統一協調、保有彈性、簡化作業程序,以期發揮最大效能,並以陸軍為主,進行後勤任務,並視戰況投入海、空軍執行後勤業務。在戰事初期以台灣為基地,進行後勤的先期準備,至綏靖時期,則加強收復區的人力、物力運用,以期達到「因物于敵」、「就地取材」的後勤手段,以分攤後勤支援的壓力,然而,為達到這樣的效果,則需先加強敵後作戰,以免敵軍於撤退時將可用物資銷毀,如此將有利於反攻作戰的進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