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賣春婦

賣春婦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為千田正弘入選昭和4年(1929)第3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此畫近距離描繪3名賣春婦,畫面左側和中央的賣春婦,背靠木板牆並肩坐在長凳上,左側的婦人雙腿交叉盤腿,左手肘靠在左膝上,左腳的鞋,鞋尖向上微翹,似是朝鮮民族獨有的船形鞋。中央的婦人右手搭在左上臂,左手手指夾著菸近口,右腳翹放在左大腿上,腳上穿的似是繡花鞋。畫面右側的賣春婦,看不出是坐是立,其背後的空間,似是巷弄,路上鋪方形磚,並可見似乎也是木造的兩層公寓,樓上走廊有一個人倚靠護欄向下探看,路上只一行人朝右走去,男女難辨。3個人睜著大眼睛,一副無辜的表情。KY生評此畫,曰:「最近在東京畫壇抬頭的普羅列塔利亞風格」。普羅列塔利亞(Proletariat)簡稱普羅,指的是無產階級,以此為主題的文藝潮流,於1930年在日本達到顛峰。另一則刊於《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的畫評則指出:「為入選中惟一普羅藝術,可憐蟲呻吟社會裡面,臺北雖尚未達到上海悲哀程度。亦有心人所不能看過之問題也」。以服飾暗示出身,對描繪殖民地的近代畫作或後來的聖戰美術來說是常套手法,此畫以此結合普羅思潮,是同情還是迎合潮流,或刻意突顯殖民地人民的卑賤,待更深入的研究。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名稱原文
賣春婦
創作者
千田正弘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寫者
李淑珠
時間資訊
1929
地點資訊
臺灣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3回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參考資料
1. 臺灣教育會,《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0。 2. KY生,〈第三囘臺展の盛況〉,《臺灣教育》329,1929-12-01,頁95-100。 3. 一記者,〈第三囘臺展之我觀(下)〉,《臺灣日日新報》,1929-11-18(版4)。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