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蔡品入選昭和4年(1929)第3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從花卉、花苞的外型來推斷,可能是罌粟花,開花期為4-6月,也契合畫題。此罌粟花品種並非作為鴉片原料的來源,而是作為觀賞用的植物,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栽植。畫面中花叢居於左下角,呈向右微微傾斜的姿態生長。畫家細心的處理葉子及花卉不同角度的捲曲,呈現繁雜茂盛的景象。有趣的是,《臺灣日日新報》的漢文記者指出:「新竹蔡氏品之《初夏》。疑承襲陳氏進衣缽」。蔡品並非陳進弟子,承襲衣缽之說,應與昭和2年(1927)陳進的臺展入選作《罌粟花》有關,因兩者皆以罌粟花為主題,且蔡品的構圖表現亦與陳進之作十分相近。由於陳進之後將創作的主力轉為人物畫,沒有再以花鳥畫入選臺展,故記者以繼承之評語,點出這兩件畫作之間的關聯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