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如實地表達了40年代藝閣的情境—閣棚裝置在牛車上,由牛拖藝閣;再早則是由4或8人扛抬,以4根木棍紮成井字架,上面坐著古裝義女旦或兒童的藝閣。到50年代,有用牛車、三輪腳踏車、摩托車、貨車載藝閣。現在很多人爭賭美國花車遊行,對藝閣則不屑一顧。這不能怪觀眾,完全是由於藝閣製作人材凋零,技藝失傳,以致粗製濫造、大量生產、完全失去藝閣原本具有的詩情與畫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