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墓公園化示範觀摩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公墓公園化示範觀摩

本片為「公墓公園化示範觀摩」,拍攝時間約為1977年,放映時間為1977年6月1日

,片長4分36秒,音軌完整。

本片拍攝1977年視察公墓公園化成果,公墓公園化由省政府主席謝東閔提倡,目前有彰化縣二水鄉及屏東縣潮州鎮完成公園化示範公墓,本片首先拍攝謝東閔視察二水鄉情形。謝東閔邀請中部、北部的各級社政人員一同參觀二水鄉成果,在前往公墓前,首先參觀規劃過程的相關紀錄照片,接著影片拍攝野草叢生的公墓整建前樣貌,接著拍攝首先完工的納骨塔。旁白介紹到,納骨塔完成後,家屬撿收祖先遺骨並存入納骨塔中,塔內一樓祭祀著神祈,整個納骨塔可以放置數千個骨罈,且每個骨罈外型、大小一致,顯得莊重安寧。一行人接著參觀外面原先為墓地的部分,經過重新規劃,興建道路、排水溝與涼亭等設施,墓地與墓碑一樣有統一的規格並由專人管理,整體氛圍整齊並一改淒涼。

影片第二部分為南部的公園化公墓觀摩會,舉辦於屏東縣潮州鎮,並由省府秘書長瞿韶華主持。一行人參觀新落成的公園化墓區,不同於彰化市圓柱型納骨塔,屏東縣的靈堂是外觀兩層樓的方形建築。靈位和彰化一樣有標準規範格式,外頭的墓地也經過整建,顯得乾淨整齊。旁白最後提到,全臺墓地未來都將逐步改建,達成消除髒亂、環境美化的目的。

公墓公園化的推行墓地旨在改善公墓環境、提升土地利用,故透過興建納骨塔方式減少土地使用,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臺中大肚山的示範公墓,1961年此區還舉辦攝影比賽,降低人們對於墓地的排斥。然而公墓公園化仍有占地限制,除此之外興建、移骨、填土的工作都需要一筆經費來運營,起掘棺木後相關物品的回收未有嚴格規範恐怕也將導致廢棄物的問題,因此建議政府以推廣環保自然葬的園區為努力方向。目前有部分地區如新北佛光山設有環保植存園區,在費用及環保上都能兼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公墓公園化示範觀摩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75395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7/06/01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