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賽洛瑪颱風災後重建」,拍攝時間為1977年7月26日,放映時間不明,片長6分1秒,音軌完整清晰。
本影片拍攝於1977年7月26日賽洛瑪颱風侵臺與往後數日之情況。中度颱風賽洛瑪行蹤怪異多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晝夜不停追蹤多日,但其突然轉向,侵襲臺灣南部。在登陸的剎那間,變為16級以上的強烈颱風,造成高屏一帶嚴重災害。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由政務委員周書楷陪同,抵達南部巡視災情。首先巡視臺南市市區積水情形,隨後赴新市鄉巡視被水沖毀百餘公尺的大洲堤防,特別指示張麗堂市長及水利會廖秉輝會長多為地方造福,多研究、協調、改善排水系統,拓展水利資源及教育。隨後,蔣經國一行巡視大林火力發電廠及電力公司,對超高壓輸電塔被風吹倒160餘座深表關切。
大林發電廠為供北部地區用電,特別加設臨時輸電塔。賽洛瑪颱風吹毀南部輸電系統,使高屏地區暫時無法供電,電力公司為盡早恢復供電,調集了全國專業技術人員1000多人,分別到各處搶修,有些已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也都自動回到公司,支援搶修工作,令人感佩。國軍部隊也派出大批技術人員支援災區復建,做到軍民一家的地步。臺電公司為解決中鋼公司高爐用水,特別從北部運來一座500瓩的發電機,發電抽水以解燃眉之急。賽洛瑪颱風給高屏一帶電力設備帶來空前的損害,由於臺電全體員工奮力搶修,使復建工作非常迅速,深受全國各界一致讚揚。
省政府主席謝東閔亦抵達南部巡視,對高雄八臺貨櫃起重機全毀極表關切,指示盡速完成復建,能修者盡快搶修,不能修者可申請專款採購。謝東閔並聽取高雄港務局李連墀局長所做有關貨櫃裝卸作業應急應變措施簡報,表示滿意。巡視高港後,他隨即轉往高雄縣邀集地方首長座談,特別強調應記取賽洛瑪颱風教訓,每到颱風季節,大家要格外小心,多做防範措施。有些高莖作物事先能做好防颱措施將大不相同,與折損的蔗園造成強烈對比,由此可見防範工作的重要。謝主席語重深長、一再叮嚀,今後颱風季節,一切以防颱工作為首要,也切盼全體同胞,能同心協力完成這次災後復建工作。
於1977年7月下旬侵襲臺灣的賽洛瑪颱風雖為中度颱風,但由於其行動路徑、風速等因素,加諸人為缺失,令其成為近數十年對高雄、屏東一帶等南部地區造成最嚴重災害的颱風之一。
賽洛瑪於7月21日在太平洋西面形成,向西北方移動,中央氣象局原預計其將在巴士海峽及臺灣海峽南部間通過,於是在22日發出海上警報,指其將掠過臺灣南端。賽洛瑪於23日抵達呂宋東面海域,隨後逐漸靠近臺灣。起初賽洛瑪並無直接撲向臺灣,而是從臺灣與呂宋之間的巴士海峽通過。然而,在24日晚,賽洛瑪突然轉向北方移動,逼近臺灣南部。於25日早上9時10分在高雄附近登陸,當時平均風速達每秒29公尺,瞬間最大風速達每秒53公尺,降雨量在南部各地達600至730公厘。隨後,25日下午2時從臺中離開臺灣,繼續向福建平潭前進。
賽洛瑪對南部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破壞,有58人喪生,14人失蹤,輕重傷者達306人。除人命傷亡外,房屋受損計有3萬2240間,並造成大量設施、基建損毀,以及大規模停水、停電,如從影片所見的高雄港、各地電力設施等都受損嚴重。在南部各地中,災情最嚴重的為高雄,因賽洛瑪在高雄登陸,承受的風力最高,故造成更大破壞,當地計有39人喪生。除公共設施的損毀外,災後糧食供應不穩,亦令高雄等地出現搶購糧食等社會問題。
為處理災情及重建高雄等地,省政府撥款1000萬元以作災後救濟,中央政府亦撥款500萬元。除經濟援助外,政府亦提供建材、設備等協助重建。另外,由於造成此次災情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為預報的失誤,氣象局亦進行了檢討。賽洛瑪對臺灣南部影響之大,迄今仍時常被提起,作為颱風災情的比較指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