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為「大韓民國大統領朴正熙訪問中華民國」,拍攝時間為1966年2月16日至18日,放映時間不明,片長14分54秒,音軌已毀損。
本影片拍攝於1966年2月16日至18日。影片內容可分為七部分,分別拍攝了朴正熙夫婦在臺訪問間的各自行程。
一、1966年2月16日中午,時任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夫婦在統一飯店的金蘭廳設午宴招待大韓民國總統朴正熙夫婦一行人。
二、16日下午,朴正熙前往桃園參觀模範農家余文山的家,以及桃園鎮農會、糧倉,隨後前往石門水庫參觀。朴正熙在路上皆受到眾人歡迎。
三、16日下午,朴正熙夫人(陸英修女士)在嚴家淦夫人(劉期純女士)及沈昌煥夫人(黎佩蘭女士)的陪同下,前往拜會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期間欣賞由小朋友演出的各項表演。隨後,朴夫人到中華民國國貨館參觀。
三、16日晚上,朴正熙在圓山飯店麒麟廳設宴,以答謝蔣中正總統的款待。
四、17日上午,朴正熙搭乘中美號專機前往海軍陸戰隊學校,期間檢閱儀仗隊,並在國防部部長蔣經國的陪同下,參觀國軍的兩棲登陸作戰演習。隨後,蔣經國部長設宴歡迎朴正熙。隨後,朴正熙乘坐中美號專機返回臺北。
五、17日上午,朴正熙夫人在嚴家淦夫人的陪同下,參觀華興教育院,欣賞學生音樂表演。隨後前往榮民總醫院慰問病人並參觀醫院設施。之後到三軍托兒所,欣賞小朋友的各項表演,及參觀各種設施。最後前往國賓飯店與其他黨政要員夫人午宴,並欣賞歌舞表演。
六、17日下午,朴正熙夫婦在圓山飯店設宴、接見韓僑,在席上發表演說。
七、18日中午,朴正熙夫婦在軍警護送下前往松山機場搭機離開臺灣,總統蔣中正等多位官員及夫人到場送行。
朴正熙生於1917年,為慶尚北道出身。大學畢業後曾就任小學教師,其後在1940年投考滿洲軍官學校,開始其軍旅及政途。在他從軍之時,被配屬於中國東北討伐共產黨的部隊。隨著1945年8月15日韓國光復,他開始擔任光復軍的中隊長。在1946年6月,朴正熙從中國返回韓國,並開始對抗北韓。1951年,韓戰爆發,朴正熙被派往前線,並成功立下戰功。透過其軍旅生涯,朴正熙逐漸建立他的政治實力。
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韓國經歷了一連串的政治危機,在1961年,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革命,終結了由民主黨組成的議會內閣制政府,並在1962年就任為韓國總統,直至1979年去世為止。朴正熙執政期間,厲行專制統治,他認為民主政治為腐敗與落後的來源,並認為可以透過專制來達成經濟的高速成長。例如,在他任內開展了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將韓國逐漸工業化及現代化。最後,朴正熙在1979年10月26日,被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金載圭槍殺身亡。朴正熙具爭議性的政治生涯,令其成為近代韓國備受討論的政治人物。
對中華民國政府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的外交態度。在朴正熙的軍旅生涯中,他曾多次直接對抗共產黨,在擔任韓國總統後,他仍然保持對抗共產陣營的外交態度,這也導致他與中華民國政府較親近。如在1965年,中共進行核子試爆,朴正熙便發表演說,斥責中共的行為,並指反共是帶來和平的途徑。
1966年,朴正熙前往東南亞及東亞訪問,與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領袖會面之時,商討對抗共產黨的發展為其中一項重要事務。隨後,在是年2月15至18日,作為該次訪問的其中一站,朴正熙到訪臺灣,影片中呈現了該次訪問的狀況。其中在2月16日的晚宴上,朴正熙讚揚了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的發展,更指他樂見中華民國政府「光復大陸」。由此可見,朴正熙的政治理念傾向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在任期間是中韓關係處於較親密的時期。
然而,兩國外交關係在1980年代開始逐漸疏離,韓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觸,並在1992年,韓國總統盧泰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華民國與韓國終就此斷交。
朴正熙在中華民國與韓國的外交關係中,代表了曾經緊密的合作,合作的來源則為共同的反共理念,二者皆視共產陣營為對手,而韓國在後期政策轉向後,兩者的關係已不再如冷戰初期般緊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