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察(1828-1864),出身霧峰林家的清朝武將,生於道光八年,卒於同治三年,得年37歲。同治二年(1863)福建陸路提督兼水師提督,同治三年(1864)戰死萬松關,追贈太子少保銜、誥授振威將軍、諡剛愍。
同治元年(1862)三月臺灣爆發三大民亂之一的戴潮春事件,林文察咨請回臺平亂,同治二年(1863)六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以文察廉樸勇敢,奏署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在同治二年九月之後,挑選精兵四百名,由泉州赴蚶江,配船東渡,回臺參與戴潮春事件戰事,同治三年(1864)十月,文察內渡勦賊,馳抵福州,卻不幸殉難。
光緒四年,漳州紳士呈請建立專祠;奉旨允准。十五年,慈禧皇太后憫念亮節孤忠諸臣,各賜祭一壇;文察是其中一人。1890(光緒十六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以文察功在桑梓,請於本籍臺灣省城建立專祠獲准,由地方官春、秋致祭。
「乃以香木雕像,具衣冠,納之棺中, 歸葬於霧峰左近之萬斗六山」,此山本地俗稱「倒飛鳳山」。
原林文察衣冠塚,是在現今霧峰區中正路146巷全家福社區的位置,1980(民國六十九年)遷葬至太平區德利路牛角坑。
根據墓碑上所載年代光緒庚寅年九月推測,墓道碑的時代為光緒十六年(1890),即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在臺灣省城請建專祠那年。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