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匏仔寮部落的玉天宮

匏仔寮部落的玉天宮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匏仔寮部落的玉天宮

圖為匏仔寮部落的玉天宮,拍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匏仔寮部落。不同聚落裡的重要宗教祭祀場域,往往伴隨著該聚落的開發歷程而來,並隨著時代的演進,與聚落居民的生命歷程緊緊維繫。在匏仔寮部落的玉天宮,是當地重要的媽祖祭寺廟宇,而玉天宮的發展,也與匏仔寮部落的開發有著緊密關聯。

根據匏仔寮部落耆老王國慶( 1949 年生)所述,玉天宮主祀媽祖,原先為王國慶耆老家中主神,是祖先早年由新化的虎頭埤搬遷至匏仔寮同時帶過來。而媽祖神像的來歷,王國慶耆老根據家中長輩所述道:大約在清朝,中國派一位管理官到新化,他抵達台灣時帶著一尊媽祖,等到要回中國時沒有錢,就向他的祖先借三尖錢(尖,tsiam,匏仔寮居民以此量詞稱呼錢,「分」的意思,是比「角」還小的單位),並且用媽祖的神像作為抵押,等到這位管理官從中國回來之後再來討,因此這尊媽祖從此就供奉在王家。

王國慶耆老說,王家是與鄭成功鄭成功一同過來台灣的「平埔族」(註:在王國慶耆老的認知裡,平埔族群並非一個族群,而是一群和鄭成功一同來臺灣的人群。為循王國慶耆老的概念敘事,故保留這樣的用法。),鄭成功戰敗之後帶著擁護他的人逃到玉井與楠西交界,名為「油車」的地方,王國慶耆老的祖先也是其中之一。當時清朝的追兵在後,一群人決定分批逃跑,西邊是清廷上岸的地方,所以不能向西邊逃,於是他們決定兵分三路,抽籤決定要往東邊、南邊、北邊哪個方向,王家祖先抽到南邊,便連夜開始從玉井走到風空(註:地方亦有風孔、風洞的稱法),看向匏仔寮這片原始林,又平緩又沒有人居住,所以就帶著 7 戶人家住進匏仔寮,而媽祖神像便供奉在王家家中,後來才又在王家門前興建玉天宮恭奉媽祖。

玉天宮是現今匏仔寮部落重要的宗教祭祀場域,從寺廟的沿革便可認識到匏仔寮部落的發展史。然而當中較為有趣的是王國慶耆老的口述,於現今的認知而言,平埔族群亦同屬南島語族,卻在王國慶耆老口中成為當時跟著鄭成功來臺的人群之一。說法當中的脈絡塑造過程,頗令人玩味,值得深入探究。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王國慶後,參考潘科元、原住民族委員會等著作資料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10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7 月 20 日。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匏仔寮部落的玉天宮 / 撰寫者: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73167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甲仙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049851083824727
所在地-經度
120.55611622369211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1.潘科元(2014)。〈稽考台語貨幣單位「占」(尖)〉。潘科元台語文理想國。https://blog.xuite.net/khoguan/blog/195898203 2.原住民族委員會(2021)。〈平埔族群〉。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520BA645FF77838B/0C3331F0EBD318C2FC44DB3AD380D63D-info.html
時間分期
1683-1895(清代)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