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秋祭國殤」,拍攝時間為1955年9月3日,放映時間不明,片長共50秒,音軌已毀損。
本影片為拍攝1955年9月3日的秋祭國殤。9月3日為革命紀念日,中樞秋祭大典於上午10時進行,在圓山忠烈祠祭國殤。總統蔣中正率行政院長俞鴻鈞、考試院長莫德惠、司法院長王寵惠、監察院長于右任、立法院長張道藩致祭。畫面中可見蔣中正穿著軍常服,配戴青天白日徽章,領導上香,獻花後宣讀祭文。
1946年4月21日,臺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在新竹縣政府舉行成立大會,與會者共有60餘人,主要發起人有新竹縣長劉啟光、簡吉、鄭明祿、楊貴、王萬得、張行、李傳興等人。臺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呈請長官公署民政處,建議各地忠烈祠次第成立以後,應明文規定鄭成功為主神,并合祀抗日革命運動犧牲者,其次也建議各地忠烈祠每年舉行春秋二祭,分別以對臺灣命運有重大意義的4月17日馬關條約紀念日為春祭,10月25日臺灣受降日為秋祭。以上呈請,部分獲得官方支持,部分不被採納,例如抗日烈士調查、追悼和入祀等活動獲得官方支持,在官民攜手合作下,將反日的歷史清算推到高潮。但在春秋兩祭的日期選擇上,可見雙方歷史思考和詮釋觀點的歧異,政府當局裁示3月29日青年節與9月3日軍人節為春秋祭,是中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民間的歷史記憶有所不同,戰後初期臺灣菁英自發的去殖民化運動,自此遭到國民政府的漠視與壓制。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臺灣的忠烈祠舉辦的春秋兩祭,主要意義還是在於紀念為中華民國和中華民族所犧牲的群體,日期的選定也以中華民國的重要歷史日期為主。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