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高雄縣小港鎮國際機場」,拍攝時間1969年5月7日,放映時間不詳,片長共58秒,音軌可播放。
小港機場開設於高雄縣小港鎮,負擔了高雄市對外貿易及交通的工作。自1969年4月1日開放為國際貨運站以來,5月7日首次降落美國飛虎公司的DC8巨型噴射機,此噴射式飛機為當時世界最大型的巨型噴射客貨兩用飛機,擁有銀灰色機身,中間鑲有藍色橫條,並以紅字書有飛虎航空公司字樣的巨型飛機,可搭乘250多位乘客,或載貨重達10萬多磅,拍攝畫面可見到噴射飛機降落時吸引了上千好奇的群眾圍觀,甚至有人拍照紀念,表示大家對這架龐然巨客,都表示無限的歡迎。高雄小港機場通過此次降落巨型飛機的考驗,使這「鄉村機場」躍升為「國際機場」,不僅使高雄加工區的外銷品縮短了運銷航程,也為臺灣經濟和觀光帶來更大的發展。
高雄機場的前身小港飛行場,原是日本陸軍的飛行場,二戰末期美軍曾密集轟炸小港飛行場,目的為防止日本戰機支援沖繩戰場。戰後小港飛行場由國軍接收作為輔助機場使用,停用原有的西北東南向跑道,保留東西向跑道。1962年政府為配合高雄港經濟發展及擴展南部空運業務,決定將小港飛行場改為民航機場,交通部及省交通處等單位開始設計小港機場擴建計畫,分3期持續擴建機場。首期建設經費新臺幣6000萬元,由交通部向美援開發貸款基金借款,於1964年底開工。1965年7月1日,小港機場改由民航局成立之「高雄航空站」正式接管,並將機場更名為「高雄機場」,首任航空站主任謝嗣浩由臺南航空站轉任,當時有中華航空、遠東航空及民航空運公司等3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 1969年4月1日高雄機場先行開放國際貨運業務,客運業務會另擇期再行開放。5月7日美國飛虎航空公司DC8-63F客貨機首次飛抵高雄機場,也是第1架飛抵高雄機場的大型噴射機,該年7月「高雄航空站」組織改制為「高雄國際航空站」。1972年中華航空於10月31日首航高雄至香港,一周2班,高雄機場正式加入國際空運市場。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