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鳳山國際獅子會澄清湖野營活動」,拍攝時間1969年9月,放映時間不明,片長共55秒,音軌完整清晰。
本影片主要介紹鳳山國際獅子會野營活動,1969年9月下旬鳳山國際獅子會於澄清湖旁舉辦野營活動,採訪攝影者為陳震濤。參加人員100多位會員和其眷屬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年齡層涵蓋從青年到老年。在高雄縣救國團的協助與指導,使得這次的野營活動充滿活力,顯得生色了不少。在樹叢裡或是花叢邊,眾人在歡笑中圍成一個大圈,輕快地踏著步。這些輕鬆有趣的活動、遊戲或跳舞,增進彼此認識,使大家忘記了平日裡工作的繁忙,更使大家留下了難忘的甜蜜回憶。
1953年菲律賓僑領蔡顯祖(馬尼拉獅子會),向國際總會進言,獅子會在臺灣境內應予復會之必要,經國際總會採納其建議,延請曾虛白、楊繼曾、汪竹一、丘漢平等20位社會知名人士為創會發起人,並由馬尼拉獅子會為推薦母會,於1953年6月24日在臺北市成立第一個獅子會(即現今臺北市中央獅子會)推請楊繼曾為首任會長。1969年4月1日臺灣國際獅子會300-D2區鳳山會創立,推薦母會為屏東市獅子會,首任會長為王敏郎。
澄清湖原名「大埤」,1844年完成的曹公新圳有圳道相通,主要調節農田灌溉之用。至日本治臺末期,為因應軍事及重工業生產用水需要,乃於1940年開始將原水引儲湖內,並增建供水設備。臺灣光復後,於1947年成立「高雄工業給水工務所」,開始整修設備,恢復供水,但大部分土地被附近居民佔用濫墾,樹木多被砍伐,大量泥沙淤積,僅能維持聯勤兵工廠,臺鋁及臺肥等工業用水。
1952年,為配合經濟建設發展,因應工業用水增加需要,乃將工務所改制為「臺灣省高雄工業給水廠」。1954年易名為「大貝湖」,被佔用之土地亦漸次收回,於是以環境園林化為目標開始規劃水土保持工作及建築堤岸道路等,以達到涵養水源及防止水源被污染的目的,整個水源區的環境亦隨之日趨美化,漸為外界人士所注意。到了1955年,因環境清幽,湖光山色秀麗,開始吸引許多來遊者,人潮絡繹不絕,立法院張道籓院長蒞臨參觀曾譽之為「臺灣第一風景區」。1958年12月臺灣省觀光事業委員會將之定為觀光區,奉行政院核准設立管理單位。1960年9月1日正式開放,並奉准發售門票,作為興辦觀光建設及管理維護之財源,截至同年12月底,4月之間遊客人數即達21萬人次,開創臺灣各風景區遊客與營收之新記錄。
至1963年,總統蔣中正見湖區風景清幽,波平如鏡,至為喜愛,賜名為「澄清湖」,旨在啟迪國人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因此,廠名亦於1964年2月奉核定為「臺灣省澄清湖工業水廠」。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