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欣欣向榮的牛奶糖工業」,影片拍攝時間為1963年8月1日,放映日期為1963年8月1日,片長共1分31秒,音軌完整。
過去被視為很少有外銷機會的臺灣糖果工業,在新成立的臺灣製菓公司與日本森永製菓株式會社合作下,在臺設廠製造森永牛奶糖,並改善了過去臺灣製菓工業的製作設備與流程,製成符合國際標準的牛奶糖。無論在內需與外銷上都受到歡迎。身為生活必需品之一的糖果,東南亞的糖果市場過去被英國、荷蘭所壟斷,但據貿易機關統計,森永牛奶糖現今已逐漸奪回過去被英、荷兩國占據的市場,可為國家賺取數十萬元的外匯,為臺灣的糖果工業開創了一條嶄新的大道。
森永製菓生產的森永牛奶糖是最為臺灣大眾所熟知,其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899年森永太一郎於東京創辦的森永西洋菓子製造所,起初以販售果汁軟糖等洋菓子為主,但由於當時洋菓子尚未被日本大眾接受,銷售情況不甚理想;直到日俄戰爭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開始轉變,營養、衛生、保健的觀念深植人心,酪農產業也逐漸興起,飲用牛乳和牛乳製品成為風潮。森永太一郎便順應趨勢,在菓子中加入牛奶,研發出牛奶糖這項新商品,更在1914年的東京大正博覽會一戰成名,從此森永牛奶糖,成為森永製菓最重要的產品與招牌。
而當時臺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自然也成為森永製菓欲拓展海外市場的目標之一。在1906年起臺灣便可買到寄店販售的森永糖果,但由於其口味尚未被大眾接受,購買者大多為在臺日人,成果有限。但從1910年代中後期開始,日本國內製菓市場已趨穩固,為了拓展臺灣市場,森永製菓舉辦各種藝文宣傳活動,包括只要持有森永牛奶糖就可以免費欣賞電影、戲劇,派遣電影宣傳隊在全臺各地舉辦森永節,並提出「不吃森永菓子的話,就不是真正的菓子通」口號。歷經各種促銷與宣傳活動,森永糖果在臺灣的銷售量節節上升。1925年,森永製菓決定不再寄店販售,直接設立森永製品臺灣販賣株式會社,並且在臺灣設立直營店。
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砂糖等戰時物資配給對於製菓業無疑是重大的打擊,森永製菓的事業也隨戰情升溫被迫中斷。戰後國民政府接管臺灣,森永製菓在臺的相關產業也被視為日產的一部分而被接收,消失在臺灣的歷史之中。直到1961年才以臺日合資的模式重現,森永製菓在臺創立子公司「臺灣製菓股份有限公司」。1961年潘水生先生及李炳桂先生共同創立,與日本森永製菓成立合資企業「台灣製菓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森永製菓公司的技術指導下,開始製造販賣牛奶糖、糖果類的產品。1980年,公司變更為現在的名稱「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持續以森永牛奶糖、水果軟糖等商品受到臺灣大眾喜愛。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