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田徑女傑紀政載譽歸國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田徑女傑紀政載譽歸國

本影片為「田徑女傑紀政載譽歸國」,拍攝時間為1969年8月31日,放映時間為1969年9月1日,影片長度1分14秒,音軌聲音清晰。

1969年8月31日,紀政與前往日本參與第四屆夜間田徑賽以及與日本教育大學友誼賽的中興田徑隊由日返國。為了迎接紀政,松山機場淨空清場,現場歡聲雷動,紀政抱著日本田徑協會贈與的最佳選手獎座,與母親、弟弟、妹妹相聚,中興田徑隊的領隊是臺北市長高玉樹,記者會中讚揚紀政在東京所締造一連串的佳績,紀政在日本的優異表現,被日本記者稱為「飛躍的羚羊」,在臺灣接受訪問時,紀政表示「勝利者永不撤退,撤退者永不勝利。」並呼籲臺灣民眾支持一人一元運動,繼續支持培育更多體育人才。

紀政的選手生涯於1960年代最為活躍,在其運動生涯中共計獲得77次國際比賽金牌,被冠以「東方飛躍羚羊」的美名。在1960年開始代表中華民國參與奧運、亞運等國際運動賽事,並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中奪下80公尺跨欄銅牌,為自己贏得亞洲女鐵人的封號,其生涯多次打破亞洲、全國紀錄,項目包括跳高、短跑、跨欄、跳遠及五項全能;但由於運動傷害,傷情反覆,1970年開刀失敗後漸漸告別選手生涯。

1969年前往東京的中興田徑隊是由臺北市的田徑好手組成,在臺北市長高玉樹的帶領下訪問日本,隊員一共24人,原先預計參與第四屆夜間田徑賽以及國際田徑對抗賽,並和日本參與亞運的選手進行友誼賽。而當時在日本體育大學念書的十項全能選手吳阿民因事返臺未參與比賽,只有另一位在日本教育大學就讀的陳全壽加入代表隊,而中興田徑隊的參賽人員另有:隊長蘇博泰(110公尺高欄)、蘇文和(100公尺、跳遠)、許壽亭(撐竿跳)、楊文華(100公尺)、蔡登龍(三級跳遠)、柯明茂(400公尺)、白東雄(800公尺、1500公尺)、林賢任(3000公尺障礙)、張金權(3000公尺障礙)、蕭哲龍(100公尺)、陳全壽(100公尺)、紀政(100公尺、100公尺低欄、跳遠)、林純玉(100公尺低欄、跳遠)、田阿妹(100公尺、400公尺)、李鉑鈺(400公尺、800公尺)、吳金玉(100公尺、跳遠)。

紀政提及的一人一元運動,為戰後時常舉行的募捐運動口號,目標包含救災、軍購、體育捐獻等等,而本文所提及的一人一元運動為1968年楊傳廣呼籲群眾募捐,在臺北新建一座國際標準田徑場的計畫,包含田徑場、游泳池、健身房、宿舍的多功能運動場,目標先籌募100萬美元(約合新臺幣4,000萬元),包含海外僑民50萬美元、政府及臺灣民眾募集50萬元美元,該計畫也得到紀政的響應,在墨西哥奧運後,楊傳廣與紀政展開環島勸募工作,鼓勵各界響應捐款,至1973年,教育廳提及該計畫共計募款320萬元,無法如計畫興建體育館,最終全數撥給臺東縣興建體育活動中心和游泳池附屬工程。

紀政於1981年至1990年間,紀政被中國國民黨徵召參與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增額選舉,當選立法委員連任三屆。2018年,紀政曾發起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運動公投活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田徑女傑紀政載譽歸國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70262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9/08/31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