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華成語辭典

中華成語辭典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物件的建模基礎為《中華成語辭典》原件,為鍾肇政學習寫作初期購入參考用書,內容還有部分紅線標記重點。書本尺寸長17.2公分,書籍外皮呈藍灰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被移轉至中華國民政府治下,在當時「回歸祖國」的風氣之下,除了地方仕紳與知識分子主動學習中文之外,當時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亦運用政府資源推行國語運動。許多本土作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面臨語言轉換的問題。他們一方面想延續創作生命、另一方面亦對「祖國」抱有厚望,因而在戰後紛紛投入了學習中文的行列。


《中華成語辭典》由中華書局所發行,鍾肇政所留存的版本為1948年印刷的第八版。中華民國成立後,白話文成為主要的語言文字工具,但白話文並沒有拋棄文言文的固定文字組合,而成語辭典就是一種用來溝通兩者的工具書。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取得對象
鍾延威、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
取得方式
依鍾延威提供之原件以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內之場景還原件為建模基礎
資料來源
廖貽柔,〈戰後,一場浩浩蕩蕩的國語熱潮曾經席捲了全臺大街小巷──1946 年的國語運動〉,2021年(民國110年)2月18日,網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our-language,查詢日期:2021年12月10日。
撰寫者
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蒔青音像文化有限公司
創作者
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光陣三維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2/02/15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