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物特色及歷史脈絡
協隆興商行根據昭和6 年(1931)的《工場名簿》顯示,「協隆興鱶鰭工場」登記的代表人為陳樹,工場位於綠町(今旗津區),專門生產鱶鰭與鱶油。當時其中一個重要產品為魚肝油,早期臺灣的魚肝油大多供應肥皂及蠟燭的製作,或其他工業使用,據聞當時只有協隆興商行經營食品用的魚肝油,且總生產量曾佔全臺的80%。工廠遷移後做住宅使用,後來部分空間提供高雄市第二信用合作社進駐營業,成為鼓山分社之所在地,又歷經機械工程公司、鐵工廠的使用,民國107 年(2018)才由新業主著手開始進行整修工程。
協隆興商行主體建築完成於1940 年代末期,外觀可見不少日本時代街屋建築的遺緒,有洋式長型開窗及外牆、磚柱為淺灰色系洗石子,採水平分割線條設計,來模仿石砌建築,增加視覺上的穩固感;女兒牆是裝飾最集中的部位,除了有水泥花飾與仿石砌線條外,中央更可見昔日的商標,菱形圖樣內有著協隆興的縮寫「HLH」。柱子、騎樓、室內天花板使用各種西洋樣式的線腳,為當時流行的工藝,可以呈現舊時代建築講究裝飾細節的情懷。此外,二樓陽台的欄板開孔為長橢圓形,內部圖樣近似於傳統銅錢花紋,頗具特色。
目前或未來對公眾影響
本建物一樓擁有廣大店鋪空間,經整建修復後保留店鋪後側房間花磚,二樓既有木作八角窗也予以保留並回復原有木作牆面位置。並規劃在建物左側基地鋪設透水磚路面,新設歷史走廊展示區,展示建物修復拆除之具紀念性代表物件,並設置建物歷史說明告示欄,讓歷史文物、文化保存並再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