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走讀瑞芳老街

走讀瑞芳老街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每一條老街都一定會有土地公廟。

遠在瑞芳老街還沒形成街區前,「龍安祠」即已存在。主委蔡樹說,龍安祠究竟有多少年歷史已不太有人知道,但因為跟老街這一排房屋起始的年代相同,所以依據老一輩的人推斷,肯定至少已有140年之久了。




(從龍安祠、保雲芋圓以降的這一排土地,從140年前就有人蓋房子居住,是老街最早開始的地方。現在馬路中間當年還有一排樹,難以想像。)


(前面這一尊神像是第一代的土地公石頭像)


龍安祠是瑞芳老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140年前是,140年後也還是。「瑞芳老街」是瑞芳早期聚落發展的起源,「龍安祠」又身為瑞芳老街的精神及信仰中心,雖然不具文資身分,但其重要性可見一班。在瑞芳街的另一頭還有座「龍安宮」,剛好在老街的頭尾兩端各有一座神明鎮守疪佑,跟全台許多老街有著相同的空間形式。


早年龍安祠祭祠節慶時殺豬公也是老街上的盛事,大街上人潮熙嚷,好不熱鬧。而今的龍安祠是一座很乾淨素雅的小廟,每天都有志工將廟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長年的香火將廟內神像及建物薰染,漾著濃濃的古意,來到瑞芳老街必定不可錯過這尊典雅的土地公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走讀瑞芳老街 / 撰寫者:陳世偉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輔導團隊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Route&id=68556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輔導團隊
撰寫者
陳世偉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