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彩虹旗桿

彩虹旗桿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此為象徵多元性別族群(LGBTQ)的布製彩虹旗桿,上面印有Hotline字樣。

彩虹旗,第一次出現於1978年6月25日,舊金山同志驕傲大遊行上,並於1979年固定為目前所見,依紅橙黃綠藍紫排列之六色六條版本,各有其代表意義,並流行於全球多元性別族群中的旗幟。為表示尊重多元性別態度,臺灣現在許多地方或在各種遊行時,都會出現彩虹旗。

所謂多元性別是一個包容性的概念,目前多以此名詞來稱呼各種不同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族群。臺灣於2003年起,由性別團體聯合籌辦「臺灣同志遊行」,自此,於每年十月最後一個星期六都會舉辦遊行活動。並於2012年成立「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來負責處理遊行相關行政事宜。多元性別團體也希望藉由此活動,讓社會大眾能更尊重、理解、接納多元性別樣貌,使每個個體不再受到任何歧視、污名或暴力的不平等對待,讓社會更加公平,人人自在生活。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彩虹旗桿 / 撰寫者:邱怡靜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8521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邱怡靜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1/10/15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