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憲兵眷屬李新麗語音訪談,2021年(民國110年)8月15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劉孟芳紀錄,地點位於桃園市中壢區周亞中家中。李新麗的父親名李喆夫,是四川人,陸軍上校,1940年(民國39年)與李新麗的母親一起跟隨軍隊撤退來台。李新麗於1953年(民國42年)出生於新店,1954年(民國43年)整家搬遷至桃園中壢建國新村,(於新明觀光夜市附近,現址為光明公園)。建國新村眷村只有60戶,較為特別的是以建國為名的眷村多為空軍,但中壢建國新村則是以陸軍為主。
談到建國新村的模樣,李新麗在訪談中指出,建國新村有兩排房子,牆壁為編竹夾泥牆,後才改成磚牆。村子兩頭有兩個公廁,她小時候上廁所都要到公廁去,且廁所沒有門。村里有四口井,洗澡或家裡用水要自行去井口打水。後來自來水系統建置後,家裡才裝設了簡單的衛浴設備,不再去公廁上廁所。李新麗說道:「小時候的休閒娛樂就跳繩、跳格子等古早的童玩遊戲。」她的父親因擔任軍官,常常不在家,家中大小事由母親操持,因家中成員多,還是不能到處玩,常得趕快回家協助家務,去河邊洗衣服或戲水(居住地鄰近老街溪)。
回想起小時候的生活,李新麗說道:「生活很單純,大多待在眷村,家裡不常出門,比較特別的是每到新年時,就可以去街上採買新衣服、新鞋。」李新麗提到,她們家偶爾才能去戲院,因為母親喜歡黃梅調的電影,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去看。長大後進入初中、高中階段,李新麗就會和同學自己去看電影,除了受媽媽影響的黃梅調外,她愛好文藝片或家庭劇,她說:「特別是瓊瑤的文藝片電影,是當時每個青春少女的必備,小說和電影我都非常喜歡呢!」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