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有兩張,分別為台北富台新村眷戶許松齡、底玉蘭所提供,家人在虎林街126巷內之留影,此時期村內家家戶戶皆已加蓋,但巷弄仍是原始建村時的寬度。獨照為許松齡二哥許松喬於民國50幾年所攝,照片雖較模糊,但可明顯看到以成年男子體型清楚對比出眷村房舍低矮及巷弄之狹窄。兩名孩童照片為底玉蘭提供,為其女兒蘇琦(左)與鄰居小孩於民國62年3月在家門口之合影,此時巷道路面平坦,照片後方遠處還有鄰居聚集聊天的景象。
民國42年富台新村建村時,村里有虎林街122巷、124巷及126巷三條巷弄,除虎林街124巷較寬,虎林街122、126巷皆非常狹窄,恐怕連兩名成人比肩同行都有困難,而巷弄兩側加蓋圍牆的房舍櫛比鱗次,巷弄兩側有小水溝,眷戶在自家門前或放木板或糊水泥,以便通行,照片左右側景象即為實例。
在許多眷村文史資料中都提到早期眷村空間的共同特點,除「公共廁所」外,還有「狹窄的巷道」和「低矮的建築」,也因為住家空間狹小,家戶間不會緊閉門窗,鄰居間、孩子們生活空間會擴及整個村子公共空間,也因此使得眷村鄰居間交流及感情較一般社區更為緊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