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為1990年竣工,位於臺中市中區東協廣場電梯入口一景,可見三座電梯旁的牆面上有許多越南文廣告。這是一間由臺灣大道一段、繼光街、成功路及綠川西街包圍的綜合性休閒娛樂廣場,建築為地上十三層、地下三層,佔地8,824平方公尺。相關文字內容參見《溫度》第26期。
東協廣場舊稱第一廣場,因前身為臺中市第一公有市場而得名。大樓位於臺中車站站前商圈,有停車場、精品服飾、美食商圈、影視娛樂設施等,惜1995年發生重大公安事件後,加以舊城區交通壅塞而漸趨沒落。近年來多為青少年與外籍移工休閒去處,並吸引異國商店聚集,蔚為「臺中小東南亞」,2016年7月3日市政府正式更名並陸續改建、重新規劃,期待能重新帶動商場與周邊復興。
青草街的起源可追溯自臺中市公有第一市場,因1978年市場火災並改建為第一廣場(今東協廣場),商家便陸續搬遷至外圍成功路上開立店鋪。青草店不只買賣草藥材,更販售清熱退火的青草茶、冬瓜茶等即飲茶品,而青草店傳承的民俗醫療配方也總有新舊顧客支持。近年因第一廣場成為許多外籍移工休閒去處,青草街也吸引了如越南咖啡這樣的異國商店聚集,蔚為「臺中小東南亞」商圈。
本資料庫收錄《溫度》刊物相關圖像,皆是在地青年創作者自日常生活中取材的結晶。作品不僅為臺中地方文史與景物風貌留下歷史見證,更能體現臺中人共耕地方議題的活躍與臺中學的豐沛茁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