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手工紙的故鄉 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

手工紙的故鄉 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手工紙的故鄉 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

       這篇文章為林瓊瓔2002年1月發表於《水沙連雜誌》第24期的〈手工紙的故鄉 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敘述新光華造紙廠建立以來的歷史與因921地震毀損的文物館在埔里紙文化傳承上有何影響。

       新光華造紙廠由游賢邦先生創立於1946年(民國35年),在其刻苦研究下,以馬拉巴栗根液取代肉桂樹、鳥梨藤,改良膠劑,精進製造技術與紙質,改善用紙生產,避免過度依賴日本進口。1974年能源危機發生,工業先進國家需要大量人力的產業轉移至台灣設廠,製紙工廠從原先的5、6家遞增到30幾家。為維持市場秩序,新光華造紙廠於1978年成立「南投縣紙商同業公會」,整合埔里地區手工紙業,共同掌握國內外市場,統一報價、協調工人。具國際觀的新光華造紙廠,為拓展商機、增加產銷,在1973年至1990年間陸續於台北建立產品銷售系統,將中國造紙術帶進泰國生產手工宣紙,埔里新光華則著重研發高經濟價值的絕緣、醫療等特殊用紙,1990年為紙文化的傳承成立文物館,然而多數毀於1999年的921地震。

       雖然921地震讓新光華造紙廠而為紙文化傳承而成立的文物館損失慘重,且災後重建仍難以回到從前,但其對紙文化卻是更加付出,望埔里紙文化能發揚光大,成為埔里文化資產。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自撰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雅惠
創作者
林瓊瓔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02/1/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