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為乾隆三(1738)年由陳姓人士所建,其主神媽祖是經廣東,分靈至臺灣。原位在今梧棲區褔德里的陳厝庄,乾隆五十六(1791)年由陳厝庄之陳德春和大社尤阿斗發起改建,咸豐六(1856)年總理蔡仁芳等仕紳決議遷建於現址。光緒二十(1894)年修建三川殿。昭和三(1928)年重建,昭和十一(1936)年重修完工,主體樣貌流傳至今。 浩天宮擁有悠久的歷史,香火鼎盛,為當地大肚中堡五十三庄之共同信仰中心。其建築格局,雙落七間起,裝飾藝術均屬精品,鹿港名匠施坤玉、施鎮洋製作之神龕雕工細膩。彩繪方面,有中部匠師劉沛然祖孫三人合力完成之彩繪作品。保存清代道光年間設立之「正堂嚴禁私墾碑」、「特示嚴禁私墾牛埔碑」及光緒年間所立之「五福圳告示碑」。民國九十九(2010)年「大庄浩天宮」登錄為台中縣歷史建築。 「大庄媽北港回鑾遶境」,民國一○四(2015)年登錄為臺中市之民俗文化資產,更標示大庄浩天宮在地方及臺灣民俗上代表性的地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