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頭嵙山中途行經一處油菜花田中發現這一排草蛉的卵正羽化中。根據王效岳撰著《有趣的昆蟲世界》中記載,草蛉又名草蜻蛉,幼蟲叫做蚜獅。草蛉的成蟲和幼蟲捕食能力都很強,是一種益蟲,主要捕食蚜蟲、介殼蟲、紅蜘蛛和多種昆蟲卵,也捕食蛾類幼蟲。草蛉產卵時, 會先分泌一點粘膠,隨腹部上翹拉成1條細絲,卵就產在細絲頂上,這樣可以防止先孵出來的幼蟲將未孵化的卵吃掉。這真是太奇妙了,小小昆蟲竟有這樣的智慧。不止產下的卵讓人驚嘆,其幼蟲「蚜獅」的行為也是相當有趣。當捕捉到獵物時會用牠那一對尖銳中空的刺吸式顎部刺入獵物體內,就像針筒般注入消化液,溶解體組織,然後再經由「針筒」吸回體內。待吸乾獵物後,並不會丟棄軀殼,而是用顎部將軀殼舉上自己體背,背上的硬棘毛便會鉤住這個軀殼而不會掉下去,然後就一直背在身上,以此壯大聲勢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