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約拍攝於2002年,呈現廣興紙寮手抄製紙原料中的植物:楮皮類。埔里紙廠的員工們,一部分來自住家社區附近,有著同樣的社會生活圈範疇,這層關係牽絆著員工與紙廠的濃厚情誼,也是921地震後,多數員工願意守著紙廠,如同守住自己家園一樣。 造紙原料是決定紙張品質的根本。從古至今,手工造紙原料一直以植物纖維為主,有麻、皮、藤、竹、草五大類,因此造紙技師一定要能熟悉與掌握植物纖維的知識和特性。
廣興紙寮的主力經典產品之一楮樹皮紙,是使用楮樹皮纖維為基底材抄製而成的紙。楮樹(Broussonetia kasinoki)又稱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屬桑科陽性樹種,即臺灣俗稱的鹿仔樹,因其樹皮纖維質地堅韌優良、細長潔白,纖維長容易交織成紙,是造紙的好材料。千百年來,楮樹皮一直是高級「和紙」最主要的纖維原料;楮皮紙的紙質頗強韌,特別是防水處理後持久耐用,又稱為「棉紙」。 楮皮雖為造紙美材,卻極難處理。廣興紙寮有一套採取楮樹皮的技巧,首先必須精選原料,以三年樹齡的樹木為最高級,其樹脂少、木質化情況不嚴重,纖維細緻有光澤。取材時將樹皮分為A、B、C三級,樹幹上端為A級,樹脂較多;樹幹中間B級,樹幹末端C級。100公斤的楮樹皮去蕪存菁處理完之後,只剩下40公斤作為造紙原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