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愛國將軍廟

跟愛國將軍廟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愛國將軍廟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愛國將軍廟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1884年(光緒10年)10月1日發生仙洞之役,法軍司令孤拔命法艦砲轟基隆港岸,隨後派遣千餘人自港口西側仙洞山東南海濱登陸,仰攻仙洞小砲台。清軍血戰失利,退出山口,仙洞山遂為法軍佔領。次日清晨,停泊在滬尾港外的3艘法艦與當地守軍互相砲擊,守軍新、舊砲台多被擊毀,遂向基隆告急。劉銘傳考量滬尾往台北城路途平坦難守,不若基隆往台北則是多山易守,權衡之下,乃抽調大部分基隆兵力馳援滬尾,僅留下300餘人退守基隆南方的獅球嶺砲台。法軍在沒遭到抵抗下佔領了基隆市區,8日佔領獅球嶺各堡壘,基隆遂全為法軍所佔領。

戰爭期間犧牲戰死的軍士,往往被草草埋葬。1975年(民國64年)住在仙洞附近的居民,為了要建造房子,開山闢地時,陸陸續續挖掘出不少在清法戰事犧牲生命的清軍戰士骨骸,居民認為附近地區陰氣太重,無法安居,當時的基隆市長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這些英勇的士兵們,一方面也為了讓市民們心裡能夠得以安寧,就舉行了一場盛大超度法會,將骨骸集中納放在數個罈罐裡一起埋葬,同時修建了慈恩祠集中供奉,並在慈恩祠上方立一石碑,刻有「中法戰役陣亡戰士紀念碑」。 

    「慈恩祠」當地人又稱「愛國將軍廟」,祠中供奉著各被自己國家派來基隆打仗的清朝劉銘傳和法國孤拔二位將軍,神龕上所題「清國人之墓」碑,據說原先豎立在二沙灣,「民族英雄墓」興建後被移到此處。該祠廟與清法戰爭關係密切,極具歷史意義,足供後人追思憑弔。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愛國將軍廟 / 撰寫者:安嘉芳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雞籠文史協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5015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雞籠文史協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照片來源:安嘉芳拍攝,2021.2.3
撰寫者
安嘉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