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族英雄墓

民族英雄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基隆港東岸的沙灣地區是清法戰爭時的戰場之一,清方曾築有三座砲臺防守,當時此處人煙稀少,戰後成為清軍和法軍的墓葬區,清方對此嚴禁破壞,甚至立碑禁止牛隻進入踐踏。1895年(光緒21年)日本人統治之後,法國與日方友好議定重整墓區,1909年(明治42年)日方為之新立「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然對清軍之墓則以修路為由加以破壞。基隆地方人士見此,乃由社寮島士紳池清祥為首,以民間立場來籌資遷葬,由於此墓是為紀念清法戰爭時在基隆為臺灣殉國的清國戰士,自是不見容於日本方面,因此刊碑為:「清國人之墓」,背面刻「勳在邦家」,此外不准再記清勇的姓名,故迄今不知墓主有何人。

    1945(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為紀念清法戰爭時所犧牲的清軍,於1957年(民國46年)由政府新建「民族英雄墓」,上刻當時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和基隆市長的題字,並為文記述。2002年(民國91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紀念該處是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戰爭現場。

    據說,新建「民族英雄墓」時,舊有的「清國人之墓」碑,被民間人士移至港區西岸的「慈恩祠」,當地人稱之「愛國將軍廟」或稱「劉銘傳廟」,將之神格化加以祭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雞籠文史協進會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0.0
所在地-經度
0.0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民族英雄紀念碑(舊名清國人之墓或抗日英雄墓)〉,《台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534
資料來源
「民族英雄墓」照片由安嘉芳拍攝, 2021年1月28日
撰寫者
安嘉芳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