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建築的構造比一般民宅複雜,特別是正殿內部,一般包含前面的「拜亭」與後面的「神房」。前者為信眾敬神站立的位置,後者為「神佛」塑像所在的空間,介於兩者之間為屋脊最高處,一般用「三通五瓜」棟架,以示尊貴。
這裡我們以三重先嗇宮正殿為例,這是1925年(大正14年)由陳應彬與吳海同對場建造的結果,圖中可見拜亭為圓弧形屋頂,而中央屋頂脊下為尖形屋頂,至於神房為平頂,三者不同,各有其不同功能。
不同的屋頂反映不同性質的空間,同時也使棟架有變化,特別是不同角度的構件,提高屋架之結構穩定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