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認識癩病(痲瘋病)

認識癩病(痲瘋病)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認識癩病(痲瘋病)

本文作者為陳振樺,全文刊載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993年出版之《疫情報導》第9卷第1期,內容主要為漢生病相關醫療知識。本文指出,漢生病由癩桿菌所引起,是一種皮膚和周圍神經的疾病,患者皮膚可能感覺消失變得麻木,感覺損傷亦即感覺減退。而人類是漢生病主要的傳染源,上呼吸道為病菌侵入途徑。大部分專家認為全世界90%的人口對癩病有自然免疫力;而患者在使用抗癩藥物後便可轉為無傳染性,不會影響他人。事實上,從事漢生病防治或照護的醫護人員極少罹患漢生病。對於漢生病防治,治療即是預防,強制隔離沒有必要。除了少數非洲地區之外,世界大部分地區漢生病發病率和盛行率都是男比女高。由於醫藥的發達,漢生病流行程度減弱,發病年齡趨向老化,因此平均發病年齡可做為漢生病防治成效的參考指標,並評估漢生病的流行趨勢。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料來源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陳振樺,《疫情報導》9卷1期,193001
撰寫者
楊新淇
創作者
陳振樺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