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韓國小鹿島監房

跟韓國小鹿島監房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韓國小鹿島監房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韓國小鹿島監房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韓國小鹿島監房

本圖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范燕秋教授提供,圖中可見韓國小鹿島病院監房(監禁室)的景象。

韓國小鹿島病院監房興建於1935年,為一層樓的紅磚造建築,由兩條平行的建築與一條廊道連接所構成,平面圖呈現英文字母「H」的樣貌,面積約為150.3平方公尺,建築本體由院民義務勞動所建成。2004年,該監房被韓國政府指定為第67號登錄文化財,正式成為國家文化資產。

在1930年代,被收押入監房的患者大多是因為違反更生園內部規則,除了減食或斷食外,甚至以體罰來懲處患者,由此可見,監房為當時園方侵害漢生病患者人權的設施。而男性患者在監禁結束後,更會被強行帶入一旁的「檢屍室」進行結紮手術,以達到斷種的目的。監禁室的存在不僅紀錄當時漢生病患在艱困環境下的勞動,也體現患者人權遭受侵害的歷史狀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0.0
所在地-經度
0.0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范燕秋提供
撰寫者
吳佑辰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