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穿斗式

        傳統建築中的棟架即是指木結構之屋架,有些老匠師稱之為「架棟」。穿斗式棟架乃其中一種,是用較多的、但斷面較細的柱子為支架,再以匾方形斷面的橫枋穿過柱子的榫洞,編成格子狀的屋架,有時可用竹材,其建造過程稱為「穿屏搧架」。

        臺灣中南部多喜用穿斗式構造,用柱較多,而「橫川」也多,「下腰」非常普通。所謂的「下腰」是指穿斗式屋架牆面下方的橫穿枋,一般高度與人腰齊平,故稱之。

        穿斗式棟架的用料較細小,多用於一般民宅。在寺廟建築中則多用於次間或邊間,且常與山牆合併,成為附壁棟架。

基本資訊

  • 別名
    穿水式、架棟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及算例》,北京:中國營造學社,1934。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2003。
  • 撰寫者
    李乾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