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及閩南地區,把兩柱之間的月樑稱為「束木」。顧名思義,「束」亦即具約束作用之材,頭大尾小,是連接瓜柱與瓜柱之間的橫向構材。「束木」之下,通常會再以佈滿雕刻的「束隨」填補空檔。
束木上承楹樑,但它並不承擔屋頂的重量,只負責牽制左右瓜柱,因此「束」之造形簡單有力,其斷面上凸下凹,凹面通常繪以白色雲紋。
宋《營造法式》稱「劄牽」。《清式營造則例》稱作「月樑」,乃指其形弧如月。日本將彎曲得通樑或束木,稱作「虹樑」,而「束」則指短柱,例如「大瓶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