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系列-1】祭事曆的重要紀錄者:橫尾廣輔

跟【人物系列-1】祭事曆的重要紀錄者:橫尾廣輔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人物系列-1】祭事曆的重要紀錄者:橫尾廣輔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人物系列-1】祭事曆的重要紀錄者:橫尾廣輔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人物系列-1】祭事曆的重要紀錄者:橫尾廣輔

橫尾廣輔,出生於1889(明治22)年1月18日,日本群馬縣人。1911(明治44)年曾任嘉義蒜頭公學校校長,爾後轉任多職。1932(昭和7)年任職於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科視學官。1940年後退官。

其擔任理蕃科視學官期間,記錄了布農族祭事曆的發現與解讀,更於1934(昭和9)年11月1日的《理蕃之友》第3年11月號上發表了〈布農族的繪曆〉;以及1937(昭和12)年9月的《臺灣時報》第214及217號,發表了《布農族的繪曆》上篇及下篇,後也被刊載在1938(昭和13)年的《理蕃之友》(理蕃の友)上。為祭事曆重要的紀錄與解讀者。

1925年臺灣日日新報刊載的祭事曆為Laung Mangdavan(金茂山,ラオンマグラバン)五子Taium Mangdavan(タロムマグラバン)所做。1934年11月橫尾廣輔於〈布農族的繪曆〉文章裡首度發表Laung製作的祭事曆特徵,包括尺寸、懸掛圓孔、掛於爐灶旁被燻黑、圖紋解說等,經調查小組分析比對,發現明顯與五子Taium所製不同,因此讓文獻記載的Qanitu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Mangdavan家族所製長型的祭事曆,從此確認其實為兩塊:分別為第一代創始者Laung及五子Taium所製作。

1937年橫尾廣輔於《臺灣時報》上解讀Habban(哈巴昂,ハバアアン)社第一塊祭事曆,為此塊祭事曆唯一的圖紋分析資料,非常的珍貴。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阿之寶有限公司
地點-地址
日本群馬縣
撰寫者
阿之寶有限公司
地點-緯度
36.5605388
地點-經度
138.8799972
參考資料
溫席昕,2014,〈日治時期在臺日本警察的原住民書寫:以重要個案為分析對象〉,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時間起
1889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