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墨斗的使用法

墨斗的使用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墨斗在使用時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使用時,左手拿著墨斗,以「眉箭」壓住墨池裡面的棉花,右手捏住定針,拉出染了墨汁的線,釘住欲畫線的木板上,這個時候拿著墨斗的手要把線輪按住,使它固定,並讓墨線繃緊,右手則在墨線中央拉起彈下,定線就能畫出。這裡談到的「眉箭」其實就是竹筆,有另一說,最好的竹筆是取東向竹子製作而成的,一邊削成扁斜口,另一邊削成毛筆狀,竹子要削裂成108根才能算是功夫。而墨池裡面的墨是黑色的,不過也有匠師是使用朱砂。

        中國的木匠工具中最重要、最神秘的就是墨斗,墨斗之所以會具有神秘色彩,且會被匠師放在供桌上,是因為墨斗被認為是魯班的化身,魯班是中國木匠的守護神,傳說魯班以墨斗彈線就可以將木材劈開。

        自從墨斗被認為是魯班的化身後,墨斗就變的神聖、不能遭到汙穢,所以在古代會有女人不能跨越墨斗的傳統禁忌。圖為淡水鄞山寺大修時大木匠所使用之墨斗。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墨斗的使用法 / 撰寫者:羅美崴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4872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資料來源
宋朝李誡,《營造法式》,台北:聯經,1978。 姚承祖,《營造法原》,台北:明文書局,1987。李乾朗,《溪底派寺廟建築大師-王益順傳》,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6。
撰寫者
羅美崴
創作者
使用者:木匠;拍攝者:李乾朗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