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龍峒保安宮的柱聯

大龍峒保安宮的柱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大龍峒保安宮的柱聯

        大龍峒保安宮在1917年(大正6年)由陳應彬與郭塔對場進行一次大改築,此次修建保存大部分石構造,但上半部的木結構幾乎全部更新,如今可見兩位匠師的手路及雕刻細節呈現明顯差異,可謂各異其趣。

        此次工程不止動員傳統藝師多人,並且舉辦徵聯活動,廣納當時臺灣各地文人雅士的文句,文人會薈,具有共襄盛舉,相互競賽之意味。大龍峒文人輩出,清代陳悅記老師府的陳維英提倡文風,作育英才無數,有「五步一秀,十步一舉」之美譽。大龍峒保安宮也曾作為樹人書院,成為臺灣最具文化特質的宮廟之一。

        1917年(大正6年)大修舉辦徵聯,邀請泉州進士汪杏泉及孝廉龔顯鶴等人擔任評選者。入選的柱聯並請書法名家撰寫、鐫刻於大殿四面走馬廊之石柱上。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資料來源
李乾朗,《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台北市:台北保安宮,1997。
撰寫者
李乾朗
創作者
書法名家;拍攝者:李乾朗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