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在1917年(大正6年)由陳應彬負責改築設計,當時許多柱子的聯對係由徵求而得,廟方廣向臺灣著名文士詩人徵選,並排定名次。在祭具文物方面,也新訂錫人燈。臺北寺廟所見的錫人燈,目前所存最古的一對在臺北陳德星堂,1912年(大正元年)由城內遷建至大稻埕奎母卒現址時所訂製,據錫人燈座之銘記,每座經費500元。
1920年(大正9年),也由「平安樂社」成員多人共同捐獻一對錫人,據銘記得知花費一座475元,另一座570元,大體與臺北陳德星堂相近。
大龍峒保安宮的錫人,為童子騎獅,手持蓮花燈,披肩作樹葉形,形象似乎與後殿神農大帝相同,也許原來應是其座前之錫燈,底座為長方形,與臺北陳德星堂的六角形不同,但細節如欄杆或鑲嵌玻璃畫卻相似,兩者年代相差八年,判斷可能出自同組匠師?大龍峒保安宮錫人座上出現製造人的姓名-鄭許木、劉長興,這是可貴的史料,至少上我們有一條線索可以繼續探尋早期臺北錫器工藝之發展面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