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導讀】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導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導讀】

|圖片來源|

1925年8月25日《臺灣日日新報》。

1930年6月22日《日本京都大學文獻》松本武男。

1932年的《台灣蕃人風俗誌》鈴木質。

1937年《臺灣時報》橫尾廣輔。

|解讀說明|

「祭事曆」又稱「板曆」,日文名為「繪曆」,為祭司記錄一年中歲時祭儀的備忘錄。

自1925年起刊載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的相關文獻非常多,其中1925年《臺灣日日新報》到1930年《日本京都大學文獻》的文獻,其圖片與文字都是對於兒子Talum Mangdavan的板曆解說,1937年橫尾廣輔所記載的則都是Laung的板曆解說。

本系列範例為Qanituan社祭事曆第一代創始者Laung Mangdavan及兒子Talum所創作,每項圖案都會有兩張圖片,左邊為兒子Talum所創作,右邊則是父親Laung的作品。此外補充,布農族研究學者Haisul Palalavi(海樹兒・犮剌拉菲)於2020年的解讀,加以詮釋舊有資料。

|海樹兒老師補充說明|

1925年《臺灣日日新報》刊載的祭事曆為兒子Talum所製作,其上面圖紋與目前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編號AT3291的祭事曆完全吻合。

1935年被發現後典藏於臺大人類學博物館編號2653的祭事曆,則為父親Laung的創作。宮本延人則記載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編號AH000809的祭事曆,為當年Laung的複製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阿之寶有限公司
地點-縣市區
南投縣
撰寫者
阿之寶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日本京都大學文獻》、《台灣蕃人風俗誌》、《臺灣時報》
時間迄
1937
地點-緯度
23.6679756
地點-經度
120.9876321
時間起
1925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