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大正8年)艋舺龍山寺改築,出現了許多臺灣首創作法,其中前殿的一對「銅鑄龍柱」,使它成為臺灣寺廟建築史上的稀少傑作。
根據廖石成匠師受訪的口述,當年製作時係先請交趾陶名匠洪坤福先塑泥模,洪氏在後殿製作龍虎躲二組交趾陶至今猶存。以泥模塑出蟠龍及封神榜神仙數十尊,再交由臺北一家鐵工廠「李祿星號」翻成銅製品。
李祿星鑄銅的技術係用「翻砂」法,當時流行這種技術,專門製造門窗欄杆。而龍本身也分成十多節分別翻銅,柱子也是數段相接,最後焊為一體,成為今天我們所見的銅鑄龍柱。其鑄造技術熟練,神仙人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到艋舺龍山寺參觀的人,大多不會錯過這對藝術價值很高的罕見傑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