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泥塑剪黏匠師-陳天乞

泥塑剪黏匠師-陳天乞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泥塑剪黏匠師-陳天乞

        陳天乞祖籍福建泉州同安,1906年(明治39年)生,1991年(民國80年)逝世,於1918年(大正7年)隨其姐夫洪坤福來臺,參與大龍峒保安宮及艋舺龍山寺工程。洪氏亦其師傅,洪坤福人稱「尪仔福」,其作品特色便是人物手腳略長,尤其武將的頭較大且身形細長,人物架式及構圖配置分明,戲劇張力十足。洪坤福影響北臺灣的交趾陶及泥塑界深遠,尤以膝下五虎將最為出名。陳天乞、張添發、姚自來、陳專友、江清露,被人尊稱為寺廟陶藝與泥塑界之五虎將,而天乞司又為五虎將之首。天乞司後於臺成親,作品足跡遍及全臺,而其交趾陶作品今多尚可見於艋舺龍山寺前殿、桃園壽山巖觀音寺。

        天乞司擅長釉上彩交趾陶人物,所謂釉上彩是將坯體進行兩次燒製,第一次燒白釉,後在白釉底塗上釉藥,才進行第二次燒製為彩釉,匠界俗稱「馬桶窯」。天乞司所作的交趾陶人物造型身材較纖瘦,頭大身小,姿態生動,而其衣帽及戰甲裝飾細節刻畫細微。天乞司的作品因製作技法採「釉上彩」,經年累月有褪色現象,露出白瓷底,有古樸之美,欣賞時反而更突顯天乞司之交趾陶的人物線條及細節。而後傳其子陳清富、邱重義、其孫陳世仁及楊瑞西。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泥塑剪黏匠師-陳天乞 / 撰寫者:蔡沂孜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63539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別名
陳乞
生年月日/時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國籍
臺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eople.colleague
師弟張添發、姚自來、子陳清富、孫陳世仁、徒弟邱重義、楊瑞西等
撰寫者
蔡沂孜
性別
職稱
泥塑剪黏匠師
參考資料
李乾朗,《臺灣傳統建築匠藝五輯》,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2。 《台灣交趾陶裝飾藝術》,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3。
工作單位
艋舺龍山寺、桃園壽山巖觀音寺、淡水福佑宮、三重先嗇宮等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