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彰基文史博物館收藏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早期使用的各式針頭。使用針筒、針頭以注射針劑,或是從身體抽取體液(如血液、組織液等)以供檢查是每個病人進入醫院以後的共同記憶。
日治時期、台灣光復後民國50年代至80年代後期,若需注射藥劑或是接種疫苗,醫生或護士會依據劑量多寡,選用不同的玻璃注射筒,再配上該注射筒對應的針頭,每位兒童第一次看到整個注射筒,沒有概念時並不畏懼,但當針頭刺入皮膚後的感覺,即產生了診間或病房內眾多兒童此起彼落地高聲嚎哭的兒時記憶。若需要抽取組織液供檢查,使用的玻璃針筒尺寸會略大於注射筒,針頭尺寸也較大。不論是注射或是抽取組織液供檢查,多數人對針頭的記憶常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每次玻璃注射筒與針頭使用過後,必須經過完全的清洗與消毒,才能避免病患間交互感染。近代使用一次性的注射筒與針頭,可完全避免交互感染問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