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明治39年)大竿林輕鐵3.2KM完成,日人吉川孝之進投資之大竿林炭山開始採煤。
1933年(昭和8年) 基隆大竿林仙公廟始建,初期工程完工,迎神入座,時基隆人口為78,000人 。無字碑是當時開路的紀念碑,歷史悠久比代天宮還要更早,可說當時若沒有開拓這條路,就沒有現在的代天宮。碑上的文字因為年代久遠,早已磨損嚴重,所以遠看好樣沒有字一樣,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當時雕刻的紀念碑文。
在地人一起去看「古」碑,觀其內容,很有意思,此碑敘述:「…此段馬路闢自民國庚辰年二月,成於民國甲申年四月.…中華民國丙戌年季夏立….西町保甲民一同金壹千九百三元 木山大竿林保甲民一同勤勞奉仕….」年代用民國,但地名仍沿用日治之「西町」,由此就可以推斷造路始於1940 (昭和15年),成於1944年(昭和19年),碑立於剛剛改朝換代的1946 年(民國丙戌35年)。
1945年(民國34年)日本敗戰,台灣再次改朝換代,代天府創辦人許梓桑先生於台北中山堂出席光復慶典後,回到基隆不久即染瘧疾,延醫救治無效,終於1945年(民國34年)12月11日與世長辭,享年72歲。躲過228事件的波折與那段白色恐怖歲月,卻也無緣於石碑豎立,但其遺澤仍將流芳百世,萬古長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