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在台灣不同的聚落型態中,有其獨特的人文地景及空間性格,有它自己的象徵意義或代表性,七虎新村的興建是1949年安置國共戰爭來台的大批軍人及軍眷的臨時居所,主要為輜汽一團為軍隊運輸補給部隊所興建。
這種特定時空下的生活感覺,它源自於活生生的生活體驗,但又給予零散的體驗。北投青磺名湯興建於日治時期,對北投人是一種泡湯記憶,也是童年溫泉文化的體驗。曾經居住在七虎新村的蘇黎月女士,回憶起童年生活,大約1973年,每到傍晚時分,她的母親會拿3塊錢給她,然後備好弟妹及自己的換洗衣物各一套,香皂一塊,毛巾一條,全放在一臉盆裡,帶著弟妹,捧著臉盆,到北投區公所後面的溫泉湯屋青磺名湯洗澡。
那時侯的湯屋是大石頭(唭里岸石)砌堆建造而成的,男湯女湯各一邊,湯屋裏面有二間,前一間的溫泉池是小孩可以接受的溫度,後面那間較小池,溫度稍高,旁邊還有冷水浴池,開放式木製格子有置物櫃靠著牆壁,供放衣物。而湯屋門口有大石塊堆砌成的涼亭,供泡完湯的人納涼休息之用,如今已不復見。百年經營的北投青磺名湯,溫泉水由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提供,經衛生局水質檢驗合格,如今是平價又有趣的泡湯好去處。
記憶童年的生活方式與態度,於現代社會,不僅是文化情感的延續,亦豐厚後代子孫的生活內涵,北投青磺名湯除歷史教育意義外,更具有凝聚地方認同,呈現七虎新村小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助於七虎新村集體生活記憶推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